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22740
大小:49.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文言文——愚公移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复习18——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检查自主复习一、简介《列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
2、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二、重点实词: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投诸渤海之尾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以残年余力山不加增汉之阴三、总结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1、通假字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2、重点虚词的用法“之”的用法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3、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3、特殊句式⑴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
4、三夫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重点问题指导四、内容理解(一)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6、山最终移掉了吗?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答案: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局:“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五、分析人物形象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3、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答案: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智叟: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自以为是六、归纳寓意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6、,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七、知识拓展1、看来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说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2、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八、总结写作特色你从这篇寓言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1、反衬: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2、对比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3、情节曲折课堂训练及检测八、检测《金牌中考》板书设计愚公移山愚公智叟“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