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67768
大小:2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脊柱骨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柱骨折脊椎骨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在前,是椎骨的负重部分,椎体后侧为椎弓部分。每个椎骨的椎弓根是最坚强的解剖结构,从脊柱后部传递至椎体的力都经过该部,犹如联系椎体和椎板的两个拱形桥墩,称为椎骨的“力核中心”。病因病机屈曲型损伤:高处坠落臀部触地躯干前屈,脊柱相应部位椎体前半部受到上下位椎体、椎间盘挤压而发生压缩性骨折,后部的棘上、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囊受到牵张应力而断裂,上位椎体向前下方移位,引起半脱位,以活动范围较大的下颈椎和胸腰椎结合部最为多见。诊查要点外伤史:应详细了解暴力作用过程和部位,受伤时的姿势及搬运情况。临床表现伤后以脊柱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沿脊柱中线自上而下逐个
2、按压棘突,寻找压痛点。棘突后突,表明椎体压缩或骨折脱位;棘突间距增大,说明椎骨脱位或棘间韧带断裂;棘突排列不在一条直线上,表明脊柱有旋转或侧方移位。对任何脊柱损伤患者,均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是否伴有脊髓损伤。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诊断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任何脊柱损伤均应摄正侧位X线片,或加斜位片。CT扫描:能清楚显示椎体、椎骨附件和椎管的解剖关系和骨折移位情况,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对于一般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寰枕部、颈胸段损伤,更具优越性。MRI:能非常明确地显示脊髓和椎旁软组织是否损伤及损伤的具体细节,是脊髓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观察脊髓内部信号改变,来判断脊髓损伤
3、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推测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脊柱损伤程度及稳定性的判断脊柱骨折无移位趋向者,称为稳定性损伤,如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不超过1/3,单纯横突、棘突骨折等。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因素,如韧带、椎间盘,被破坏以后,脊柱骨折容易发生移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称为不稳定性损伤,如骨折脱位、椎体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超过1/2。1983年,Denis提出了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脊柱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中柱的完整。凡损伤累及二柱以上结构均为不稳定性损伤。如爆
4、裂骨折破坏前柱与中柱,屈曲型骨折脱位三柱结构尽遭破坏,均属不稳定性损伤。急救处理在受伤现场就地检查,应明确两点:第一,脊柱损伤的部位。病人清醒,可询问并触摸其脊柱疼痛部位。昏迷病人可触摸脊柱后突部位。第二,观察是高位四肢瘫还是下肢瘫,从而确定系颈椎损伤还是胸腰椎损伤。搬运过程中,应使脊柱保持平直,避免屈曲和扭转。可采用两人或数人在患者一侧,动作一致地平托头、胸、腰、臀、腿的平卧式搬运。搬运用的担架应为木板担架,切忌用被单提拉两端或一人抬肩,另一人抬腿的搬运法,因可使脊椎移位加重,损伤脊髓。整复方法颈椎损伤伴关节交锁首选颅骨牵引复位法,胸腰椎损伤选用下肢牵引复位法或垫枕腰背肌锻炼复位法。持续
5、牵引复位法:轻度移位、压缩而无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一般采用枕颌布托牵引,牵引重量2~3kg,持续牵引3~4周后改用颈围保护8~10周。若是颈椎骨折伴关节交锁者,需用颅骨牵引。垫枕腰背肌功能锻炼复位法:以骨折处为中心垫软枕,使腰椎呈过伸位牵拉,因椎体压缩而皱折的前纵韧带重新恢复原有张力,牵拉椎体前缘张开,达到部分甚至全部复位,同时后侧关节突关节也得到恢复和改善。另一方面,可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并发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挛缩的可能性。操作时,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处垫一高5~10cm的软枕,待疼痛能够忍受时,尽快进行腰背肌肉锻炼。伤后一周,五点支撑法:以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背、腰、臀部及下
6、肢呈弓形撑起;伤后2~3周,三点支撑法:用头顶及双足支撑,全身呈弓形撑起;以后逐步改用四点支撑法:双手及双足支撑,全身后伸腾空如拱桥状。手术治疗适应症骨折脱位移位明显,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者应选择手术切开复位,这样能恢复椎管管径,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利于患者尽早康复训练,并且减轻了护理难度,预防并发症发生。练功活动第一,早期开始。愈早开始恢复愈早,且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第二,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第三,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锻炼。第四,力量和耐力训练并重。预防和调护骨折整复固定后,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四肢及腰背肌锻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