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针法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法1如何利用经络的触诊诊断疾病?所谓的经络诊断,就是用医生的指腹的感觉检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推拿医师不可以缺少的诊法之一.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明显,皮下硬节等,可以知道是经气实证;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麻木不仁,陷下等,可以知道是经气虚症触诊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就是病穴.压痛强烈,多是实证;压有快感,多是虚症.病理的穴位有助于诊断,针刺病穴多有良效!触诊的顺序:背输穴,募穴,郗穴,原穴,络穴,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对于可疑的病经要详细触诊.十二经的触诊要点:肺经:肺输,中府,
2、孔最,膏盲,尺泽.大肠经:大肠输,天枢,温溜,曲池,合谷.胃经:胃输,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脾经:脾输,章门,地机,大包,膈输.心经:心输,巨阙,阴郗,少海.小肠经:小肠输,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膀胱经:膀胱输,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柱,八寥.肾经:肾输,京门,水泉,水分,盲输.心包经:厥阴输,郗门,大陵.三焦经:三焦输,石门,委阳,会宗.胆经:胆输,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肝经:肝输,期门,中都,曲泉.按照以上的方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就可以为疾病提出有效的方案.2针刺徐疾补泻手法徐疾补泻,徐入疾出为补,
3、徐出疾入为泻可以看出,徐的手法可以带动气的运动,而疾的手法不能带动气的运动。补法徐入可将正气带入体内,泻法徐出可将邪气带出体外。类似桌面的一个杯,其下放一张纸,慢慢拉纸张,杯子就会随着纸张移动;而迅速拉纸张,杯子就会由于惯性的力量留在原地。气也是有物质的特性,因而在针灸时,徐徐提插毫针,气就会随着运动。补时,徐入则气入;泻时徐出则气出。徐,才会带动气的运行。所以太极的徐就容易调理到人体的气机。3“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几乎所有学过一些针灸的人都说知道或称自己会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手法,但据笔者的了解和观察,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
4、针法。因而出现了有人甚至否定这一针法在临床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有些医生虽也运用这一针法,但对施术后病人是否自觉针下有热感(烧山火)或凉感(透天凉)心中并无把握。这一手法的要诀是大道至简非“强度捻转进针或退针”病人所要感觉的是“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而非让病人“酸、麻、胀、痛”一起到这一手法的要诀就是“提插”。只需最简单的“上下提插”即可。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尤其是手腕的协调性、连续性和频率的掌握已恰到好处时,采用“适度捻转进针或退针”是可以的。对刚使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人来说,一定要用“提插”手法,否则,就算你这次做成了,也不知下一次能否
5、还成。三、这一手法的关键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烧山火”是指施术后患者自觉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方法是进针后浅层为天部,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故称重按轻提(或曰慢提紧按,前为动作,后为时间的表述)。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热感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整个提插的时间要15分钟左右才能让患者产生热感。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后,则5分钟以内也能让患者产生热感。“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手法与“烧山火”正好相反,快按慢提。对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一定要达到15分钟左右的操作时间,这也就是所强调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
6、程四、这一手法的操作要领是手腕的协调性在运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时,手腕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决定了你能否做成这一手法,还会影响运针时间及疗效。医师需经常练习,以保证操作的连续性和对频率的把握。五、了解和掌握差异性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穴位,医师当时的状态等因素,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六、有关“气至病所”的问题1)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明显的“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2)对一部分患者行“烧山火”时,患者的头部、背部和四肢有热感,并微微伴有汗意(个别的四肢无热反应);3)有些患者有“气至病所”的感觉。如胃寒患者,在其足三里行“烧山火”手法,约十
7、分钟,病人诉胃部有热感,自觉舒服很多。至于为何会产生“气至病所”的效果,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可能:a)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沿经络达其病所;b)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引起病所处的共振效应;c)以上二者兼而有之。在具体施针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选的穴位,手腕的运针频率有所不同,效果良好。另外,在右手运针前、中、后三个阶段,左手的循,理,按,这样会更有利于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行“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时,患者不会感到难以忍受的,会感到很舒服。否则医生就是手法不当。4针灸的候气针灸的候气其实是医者持针感受针下的感觉进行泻实补虚的手法。侯卫气,正常入针后,升至天
8、部,医者微提针,使针下形成一空隙,三指指腹较敏感处持针,精神高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