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493414
大小:1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7
《语文基础知识:古汉语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語文基礎知識古漢語知識語文基礎知識:古漢語知識1.文言詞匯一字多音解說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即多音字。多音必然多義,不同的讀音則代表不同的意義。示例鬼侯有子而好。(《戰國策‧趙策三》)好:音(hou2),解作優點多,使人滿意。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好:音(hou3),解作喜歡。一詞多義解說文言文絕大多數是一字一詞,因此一詞多義實際上主要是一字多義。所謂的「多義」,就是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示例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從:動詞,解作跟隨、隨從。臣從其計,大王亦幸
2、赦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從:動詞,解作聽從。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從:介詞,解作由。單音詞解說文言文中的詞在多數的場合下,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它的意義。示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諸葛亮《出師表》)咨:動詞,解作徵詢。單雙音詞解說文言文以單音詞為主,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詞,容易誤以為是現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示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諸葛亮《出師表》)痛恨:句中的「痛恨」就是一個單雙音詞,「痛」是痛心的意思,「恨」是遺憾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痛恨」是一個雙音詞,是深切憎恨
3、的意思。偏義複詞解說由兩個單音詞結合而成,而其中一個單音詞只是起陪襯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產生偏義現象。示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異同:這裏的「同」是沒有意義的;「異」,名詞,解作「差異」,詞義偏重於「差異」。《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11©2009香港教育圖書公司語文基礎知識古漢語知識人稱代詞解說古漢語的人稱代詞數量豐富,第一人稱代詞有「吾」、「予」、「余」等,第二人稱代詞有「汝」、「女」、「爾」等;第三人稱代詞有「之」、「其」、「彼」等。示例吾羞,不忍為之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我力
4、有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女:你臣竊以為其人勇士。(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他,即藺相如。通假字解說即指「本有其字」的假借。示例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韓愈《原毀》)說:通「悅」,解作高興。古今詞義的不同解說語言會不斷發展,詞義也是不斷在演變,所以古今詞義往往會有不同。其發展變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交叉及詞義轉移。示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蘇洵《六國論》)故事:這裏的「故」是形容詞,舊的意思,「事」是名詞,事例的意思;與現今「故事」指具有人物、情節、真實或虛擬
5、的作品,用以講述的事情的意義不同。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之一,古漢語的詞性靈活性很高,可隨語境轉換,較為常見的有以下五種情況。名詞用作動詞解說在古漢語裏,普通名詞有時會具有一般動詞的語法功能,可以帶賓語或補語,可以接受副詞修飾等。示例盛服將朝。(《左傳‧晉靈公不君》)朝:本為名詞,朝廷;這裏用作動詞,解作上朝。名詞用作狀語解說在古漢語裏,如果名詞與跟在後面的動詞沒有構成主謂關係,而是直接限制或修飾動詞,便是名詞用作狀語。示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廷:本為名詞,宮廷;
6、這裏用作狀語,解作當廷。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解說所謂使動用法,就是主語使動作行為的對象(賓語)產生某種動作或變化的一種用法。示例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遠:使……遠離《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11©2009香港教育圖書公司語文基礎知識古漢語知識詞類活用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解說所謂意動用法,就是具有認定意義的形容詞、名詞作動詞後,主語對賓語便含有「認為……怎麼樣」的意思,或者有主語把賓語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的意思。示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老:敬愛為動用法
7、解說所謂為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包括活用作動詞的名詞、形容詞)不是直接支配賓語,而是表示為賓語或對賓語施行某一動作。簡單地說,即是主語為賓語而動。示例既泣之(梅樹)三日,乃誓療之。(龔自珍《病梅館記》)泣:為梅樹哭泣。2.文言虛詞於「於」,介詞,主要有五種用法。解說引進動作、行為、目的和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在……方面」。示例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諸葛亮《出師表》)於:在解說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給」、「到」、「從」、「自」等。示例欲報之於陛下也。(諸葛亮《出師表》)於:
8、及於,給解說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的方面或原因,可譯為「對」、「對於」或「由於」等。示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諸葛亮《出師表》)於:對解說表示引進比較的對象,一般可譯為「比」、「勝過」。示例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於:比解說單獨表示被動,或與前面的「見」、「受」等合起來表示被動,可譯為「被」。示例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於:被矣解說表示動態的語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