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492723
大小:17.9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17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内容:实验人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课后小测(测试题目见附件1)。根据测试结果(见附件2)及平常的练习,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对7—9的乘法口诀掌握得不是很牢固 学生在口算除
2、数是7、8、9的除法口算题时,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应的乘法口诀掌握得不是很牢固,特别是“大九九”,常常把相近的口诀混淆在一起。例如:54÷9=5,学生把口诀“六九五十四”错记为“五九五十四”。 2、看错运算符号 在加、减、乘、除混合的口算练习中,有部分学生把“÷”号看成“-”号,从而导致计算出错。例如:15÷5=10,学生看错了运算符号。 3、除法算式的读法常常与乘法算式的读法混淆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
3、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部分学生学生受乘法读作的影响,常常把除法错读成“除”,例如:24÷8,正确读法是“24除以8”,部分学生错读成“24除8”。 根据以上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创设具体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除数是7、8、9的除法算式的整理与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
4、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并正确地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正确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的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
5、。“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练习。(出示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我们这节课要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比一比谁脑子动得快,发现和收获多!好吗? (二)整理复习 、口算:21÷7 56÷8 32÷8 35÷7 36÷9 63÷7 8÷9 40÷8 64÷8 27÷9 2、按要求写算式 除数是9 除数是8 除数是7 1)独立完成。 2)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交流:你
6、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填一填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 =54 4× =28 3× =24 54÷9= 28÷7= 24÷8= 54÷6= 28÷4= 24÷3= 2、比一比 72÷8 72÷8÷3 72÷8×3 72÷8+3 72÷8-3 ( )﹤( )﹤( )﹤(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
7、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 3、下面各题算得对吗?如果不对,请你在括号里改正。 54÷9=5( ) 32÷8=3( ) 28÷7=5( ) 48÷8=5( ) 36÷9=6 (四)提高练习 、解决问题 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9元 24元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
8、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8元 6元 7元 (1)福娃晶晶的价钱是欢欢的几倍? (2)买6个福娃妮妮要几元钱? (3)买2个福娃贝贝和一个福娃迎迎一共要多少钱?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一试,并解答。 2、动脑筋 6×( )÷( )=6 ( )×4+4=2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