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ID:5442546

大小:7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2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1页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2页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3页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4页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6)一、专业现状分析地质工程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收新生,现有在校生287人,在学校立足皖北、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下,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初步发展成以煤炭行业为主,集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多方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成功申报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十一五”期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目前本专业可用的实验室设备固定资产近300万元,具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古生物地层实验室、计算机绘图室、物化探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

2、,博士(在读博士)4人。“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部分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出版专著等3本。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教学人才培养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根据新形势下地勘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专业仍然需要及时调整,综合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经学院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充分讨论、论证,特提出地质工程专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条件、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建设力度。2.专业建设定位鉴

3、于地质工程专业特点及皖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从学科方向与特色、学位点的申报、学科梯队和学科基地建设、学科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科研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主要目标为在强化“水文地质学”优势方向的基础上,开拓“环境地质学”等学科特色,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学科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保障本科学士教育的基础上,努力申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大力引进与培养人才,确保每个研究方向至少引进或培养2-3名骨干人才;加强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全面提高纵向课题级别,增加横向课题数量,扩大社会服务。三、专业建设目标1.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4、本专业将加大投入支持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改善教学实践环节,推进教学改革与双语教学,增大实践教学力度,拓展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省级特色专业”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争取申报“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或“国家特色专业”,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将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确保师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优良。2.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2-3人。本专业将按照三个主要方向,在水文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方面引进或培养高水平人才,并充实边

5、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术梯队,预计各研究方向至少引进1-2名优秀人才。与此同时,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博士(博士后)教育,制定传、帮、带计划,落实责任制度,在现有青年教师中培养学术骨干2-3名,争取“十二五”期间晋升2-3名高级职称人才。3.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努力申报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本专业将围绕发展方向,依托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设备投入,计划投入600万元建设完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环境监测、矿井地质等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将按照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规定,在学校政策的引导下,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开放与技术开发力度,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促

6、进学科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出版高水平学术论文论著。加大高级别纵向项目的申报力度和横向项目合作数量,争取在资深专家的指导下,中青年教师加强预先研究,切入学科前沿,提高高级别项目的批准率。4.扎实推进协同创新,强化优势学科方向,拓展交叉学科特色。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学术科研团队或研究院所,围绕三个专业发展方向,就深部开采水害防治(水文地质方向)、煤矿综采地质保障(矿井地质方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地质方向)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随着皖北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矿区水害防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严重。因此,加

7、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循环及水化学演化研究,了解区域水循环规律、水动力及水化学场演化特征,对于系统理解区域地下水资源特征,预防矿井突水事故发生,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及矿井水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协同推进矿井水害防治、矿区水资源化、矿区生态环境及矿井地质勘探技术共同发展。5.加强课程建设,争取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自编教材或讲义。课程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是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