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375123
大小:747.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01
《作为逻辑的文字:从文字观到文学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卷第6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15No.62013年11月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013·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逻辑的文字:从文字观到文学观王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与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01)摘要: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
2、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概念逻辑、分析逻辑和再现逻辑,形成了西语言科学理性的对象化诠释意向结构。作为逻辑的文字决定了中西语言符号体系、赋义方式、思维路径、体验模式的差异,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中西审美差异的基调。从文字观到文学观,彰显着中西美学理论范畴及理论体系差异的文字规定性。中国诗学是情感逻辑;西方诗学臻于真,中国诗学深于情;西方诗学辨于物,中国诗学观于心。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字意向结构的差异所建构出的不同“意向性形态”的审美世界。关键词:文字;逻辑;意向结构;意象与仿像中图分类号:1206.09文献标志码:A文章
3、编号:1009—1971(2013)06—0087—09逻辑一词,乃清末严复对希腊语h6~/oq(逻各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文字体系的不同”J,斯)的英文logic的音译。何为逻辑?希腊哲学家而是中西文字的差异及其表意体系的不同,造成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这一概念时,意谓一种隐秘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图式,而思维又反过来规定的智慧,一种世间万物变化的微妙尺度和准则,它了语言(道说)的方式,即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内在地规定着事物的本质与命运。逻辑外显为语本文力图通过思考文字的问题回答中西审美差异言。而对于语言来说,没有文字,语言将无所附的基本问题,通过文字与存在、文字与思维的关丽,文字是语言的“
4、外在的逻辑”。形(字)、音二系,考察中西审美范式差异的源始根基。位一体的文字,是语言呈现的方式。现象学家胡一、中西文字逻辑及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塞尔指出:为观念服务的介质——文字是“构成性的语言”,是“精神性的身体”,作为这样一种(一)以“字”建序与依“言”立法——字逻辑“身体”,文字便不单纯是一种“肉体”或事物,不与语法逻辑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它逃离所有的1.赋形、正名、名象——以“字”建序的汉字事实性和物质性,而被还原为自我表达的意向,一逻辑种“书写(或阅读)的意向”¨J。事实上,不是“中在中国古人看来,书写~文字达到了经纬天收稿日期:2013—09—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
5、学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2BZW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10YJA760059);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模仿与虚拟的技术现象学研究”(1113088)作者简介:王妍(1965一)女,吉林怀德人,教授,文学博士,从事文艺美学研究。·87·下的建序作用,其妙有三:使用的同一程序,从视见之物过渡到了未见之其一,显迹赋形。天地、鸟兽、地宜、身与物都物”。在费氏看来,这“独特的材料”是纯图画般是文字的法象取类的依据,而这些事物也成为所的汉文字,“同一程序”则是汉字的独特形态形成造书契显迹赋形、分理相别的对象
6、。仓颉造字的一种“隐喻”机制。费氏研究发,汉字具有形“天雨粟、鬼夜哭”,唐张彦远说:指示造形的文字象性、动态感、隐喻性和字与字之间关联烘托的性是“古先圣王,受命应菜⋯⋯因俪鸟龟之迹,遂定质,进而以之建立了隐喻的框架。他说,就汉语而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言,隐喻是直接存在于这些客观事物的“速记图遁其形,故鬼夜哭。”_3此言虽对“文字”的产生有画”(按:指汉字)之中的,是从“视见之物”向“未神秘主义的圣化色彩,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文字见之物”的过渡您。庞德认为,费氏触及到了是“指事造形,非其常也”(王弼《老子》第一章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的歧异点的根柢。但注)的创举
7、,因为文字的确起到了洪蒙初醒、天人是,以费氏的西文化背景看来,汉字是“视见之相分的创世作用。物”,而“未见之物”——“他物”是借由汉字图画其二,正名百物。天地宇宙被苞括于文字笔呈现出来的。在西方学者的眼中,隐喻和逻辑是画,“世界”在“字”中显迹赋形,各具其名。“字”分不开的:隐喻可以在一种逻辑基础上大量他造既具“文”形,又兼“音”声。字之“声”为“鸣”,出来。所谓“隐喻”,是指此物特点被带到或转移“鸣”与“名”通。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