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

ID:54320316

大小:18.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5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_第1页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_第2页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_第3页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_第4页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听课评课是我国一线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和改进的重要方式,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为种种原因,现行的听课评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而是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了观课议课。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词语的变化,而是教育理念、内涵的变化。看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的《怎样观课议课》,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什么是观课议课  什么是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区别?  1、“听”与“观”,“评”与“议”“听”是观察的一种手段,主要指向声音。听课活动中,“听”的对象主

2、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所以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师后面。“观”是“观察”的简称。观课的“观”不仅要用耳朵,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从对象上,除了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在观课过程中,要从大处看,从关键问题看,不拘泥、纠缠于偶然、个别的现象。“评”是比较和判断,“评”课是对课的好环下结论、做判断。“议”发表意见,进行商议,“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

3、程。    2、“评”与“议”之间的区别  (1)、“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体之分,“议”强调彼此是平等的参与主体,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  (2)、“评”课需要在综合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预先确定的统一标准,提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而“议”课反对面面俱到,它要求集中话题,关注焦点,超载现象,深入对话,探讨更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  (3)、“评”课的课堂是教师展示专长和特色的舞台,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而“议”课中的课堂是参与者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

4、台,教师主要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为了发展,主动争取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    3、什么是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4、评课与议课的适用范围  提出议课,并不是就否定评课。评课是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如赛课),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因此,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   二、为什么要观课议课,对听课评课的反思 日常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大多数流

5、于一种形式。听课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评课过程中“四化”现象十分突出:  1、评课过程形式化  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评课场面冷冷清清,评课有形式没内容。  2、评课内容表面化评课教师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对课堂现象不能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这种表面化的评课对上课及评课教师的帮助都不大。  3、评课结论两极化 一是,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评课出现多讲优点,少讲问题,皆大欢喜的极端现象。

6、二是否定、伤自尊的评课方式。  4、评课效果零散化  表面上看,评课从目标、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师内在素质、外在表现,方方面面全方位涉猎,但由于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缺乏集中的主题,只能就现象谈现象,就经验谈经验。  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教师是否将评课的意见和建议用于实践,重要的不是看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只有教师接受了、理解了并愿意用于实践才能够“算”。因此,用中小学教师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怎样观课议

7、课  1、课前与献课者对话交流,协商观课议课的主题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而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理解,使献课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有了主题就使我们观课议课的目标更加明确。观课议课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但大致我们把它分为这几类:一是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二是从教学环节上看,可以观察导入、教

8、学过程的展开和小结等;三是从具体方法上看,主要指教学方法;四是从效果方面看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和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等。  在确立观课议课的主题时还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