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括号来帮忙.doc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

ID:5424340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_第1页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_第2页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_第3页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_第4页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请小括号来帮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样内容,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教学片断点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泰安小学毕学轶陈建芳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上,陈老师和毕老师选定同一节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过河》,师徒俩在引入“()”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毕老师的教学片断实录】创设“过河”情境,先请学生从情况境中找出“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再提出“至少需要几条船”的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列出两种解法:分步列式:一步列式:29+25=54(人)29+25÷9=6(条)54÷9=6(条)54毕老师:请同学们观察29+25÷9这个算式,它符合运算顺序吗?生:这题有“+”和“÷”,是两

2、步运算,应该先求商,再求和。而板演的算式是先求和再求商,不符合“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毕老师:请同学们结合情景图来分析,这样解决问题的顺序合理吗?生:只有先算出过河的总人数,才能求出需要几条船,也就是说要把男生和女生人数合起来。如果先求商就不合理,很难算出结果。毕老师:说得真好!要让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我们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教学点评】毕老师的课,能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提供的学习材料生动且通俗,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能找到信息提问题,自觉列算式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结构的冲突——把两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将新知识用老方法解答:25+29

3、÷9=6(条)。毕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中发现计算错误,从解决问题的顺序中探索出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来帮忙。毕老师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重新整合,实现了认知结构的同化。从教学的流程来看,小括号的引入比较自然。然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现的不够。而且,从课后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不太理解。【陈老师的教学片断实录】陈老师课前将毕老师制作的课件改成“男生36人,女生18人”。在平行班上课时,有学生出现这样的算式:18+36÷9=18+4=22(条)陈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讨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1:36÷9是男生需要几条船。生2:“

4、18”是女生人数,“4”是船只数。18+4=22(条)是没有意义的答案。(学生发出笑声)陈老师:同学们都在笑这个没有意义的得数。我们想一想,能不能改变这个算式,使它变得合理起来呢?(几秒钟的安静,学生在独立思考)生:我发现了,只要将18÷9就行了。陈老师:说出你的想法。生:18÷9=2(条)是女生要租2条船。陈老师:同学们明白她的意思吗?请大家动手将算式写完整。18÷9+36÷9=2+4=6(条)陈老师:同学们真棒!三步计算的算式都能计算,求出了男女生共租6条船,恭喜同学们,你们已经有四年级的水平了。陈老师:小朋友们观察大屏幕,看男女生的人数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再列式试一试,有问

5、题同桌可以讨论讨论。生尝试列式:29÷9+25÷9生:这样分步计算出现了余数。生:不能直接求出需要多少条船。太麻烦了!生:还是要先求出男女生的总数才方便。陈老师:请你说出自己的想法。生:男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是29+25=54(人)54÷9=6(条)陈老师操作课件,屏幕显示29÷9+25÷9将第一个“÷9”移动到第二个“÷9”的位置,重合在一起,29+25不停地闪动。陈老师:如果我们能给这个算式一个特别通行证,就可以先求出男女生的总数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到底谁能来帮这个忙呢?【教学点评】陈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信息,在毕老师的课堂上,从学生发言“25÷9很难算出结果”这句话中,意识到

6、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误以为:因为不好算,才要请小括号来帮忙。于是,她及时将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把男女生人数调整为9的倍数。这节课“小括号”引出,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避免了认知的干扰。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产生“避重就轻”的心理,从语文作业的组词造句写作文,到数学课堂的编应用题、回答问题等等。多数学生都不会自觉要求自己写得全面具体,说得充分完整。往往是越简单方便越受欢迎。比如:4+4×5这个算式,选择先算“4+4”的学生不在少数。除了“从左往右计算”这个心理动力定型的干扰因素外,再就是“删繁就简”的趋易心理在起作用了。因为“25÷9”算出来有余数,很难算出结果。而“25+29”

7、的和是9的倍数,所以,要先算加法,就要小括号来帮忙。如此看来,学生对小括号的认识只是集中注意在“难不难算”,而忽略了“改变运算顺序”上。这种负面强化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其次,强调了算式的意义,对18+36÷9=22(条)这个错误算式进行分析,成因不外乎三个:一是已经具备两步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的能力;二是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计算基础;三是没有“不好算”的干扰。36正好是9的倍数,而且36÷9与18+36比较,又显得相对容易。二年级小朋友注意力的分配毕竟有限,当他集中于列式解答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