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230417
大小:2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5
《课文的题目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说教学重难点: 1、能
2、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信”,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学生往往以为教材中、课文中所写的都是正确的知识,是应该学习的,从来少有怀疑和追问。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顺从、听话的“良民”,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公民”,教学,不是将学生心中所有的“?”变成了“!”,而是要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找到自己的“!”。我想,这才是需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相对于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来说,怀疑、求证的科学精神,似乎更为重要!学
3、生凭借课外资料,已经大体上理解了文中词句的意思。当讲到“司空见惯”这个词语的时候,学生很熟练地说出了词语的意思:“见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然而,学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词语,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的出典,未必就有追根求源的深入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停留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必然失去教学的魅力。我问学生:“你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吗?”学生从未想过一个成语还有什么来历,所以凝神静听。我联系刘禹锡所作的诗句,给学生讲述了“司空见惯”的故事,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植学生刨根问底的学习品质。而这,比理解词句的意思显得更有意
4、义。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对这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然而,却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观点而选择不同的重点等,这些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关注。不教,就很容易从文字表面滑过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敏锐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来学习。引导他们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通过读、议、思、想,让学生领
5、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当你倒水时你是否注意到水流往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这个每天都接触却没注意的现象引发思考,真理的发现是需要见微知著。石蕊试纸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因此补充相关小知识,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打下基础。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让学生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补充类似的事例,以与文章三个事例相同的结构方式呈现,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
6、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与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