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技术进展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

ID:5415518

大小:192.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_第1页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_第2页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_第3页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_第4页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糖监测技术进展刘迎鸣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流行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血糖的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静脉血糖监测、毛细管全血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人工胰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临床选择血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监测血糖仪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然而,人民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在中国已经由“富贵病”成为了一种慢性流行病。据2010年3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截至2008年5月份中国大陆已

2、确诊的糖尿病人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1.46亿[1]。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而在中国因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而死亡人数也日益增多。为了尽早的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必须开展血糖监测。1、血糖监测的意义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效根治办法,患者一旦患病就会伴随终身,能否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是决定患者患病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成本关键因素。根据有关调查研究以及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结果显示,严格控制含糖物质的摄入量以及体内血糖水平,能够明显的降低糖尿病人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通过自我血糖监测(

3、SMBG)可以客观的反应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评价用药效果,为医生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同时,血糖监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状态,积极参与糖尿病的管理,及时调整用药,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定期血糖监测,可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防病于未然。2、血糖监测的主要方法2.1静脉血浆葡萄糖生化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生化测定常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这些方法采用人体内静脉血血浆进行生化测定,测试结果比较准确、稳定、干扰性小,是临床检验中被广泛认可的常规手段。然而

4、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速度慢,而且是有创检测、需血量大、有可能导致其他感染。2.2采用微量血糖仪对毛细管全血血糖测定为了克服静脉血糖速度慢、需血量大等缺点、市场上出现了快速微量自我血糖检测仪器(SMBG)。自我血糖检测仪器大多采用一次性针刺采集指尖毛细管全血进行测量,携带方便,需血量低,测量时间较短[4]。微量血糖仪主要采用(1)偶联比色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等酶氧化葡萄糖,产生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的情况下将还原型色原氧化为氧化型色原,再根据色原吸光强度的变化,计算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采用该种类型方法的血糖监测仪的代表是强生的“稳步”型血糖仪,罗氏的“整

5、合”型血糖仪。(2)电化学测试法目前市场主流的血糖监测仪器是基于电化学法对血糖进行监测,在血糖试纸电极表面固定有葡萄糖氧化酶GOD/葡萄糖脱氢酶GDH以及导电介质。血液通过进血槽进入反应区,血液中血糖与试纸反应区电极上的GOD/GDH反应产生电子,电子被导电介质传递给电极,在一定电压的驱动下,流经电极的电流发生变化,电流的强度与葡萄糖的浓度存在线性关系,进而可计算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最早的便携式家用电化学血糖测试系统是1987年由美国Medisense公司推出的ExacTech,该系统采用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导电介质,通过丝网印刷导电碳墨在PVC

6、塑料基片上,制成外观尺寸如同pH试纸大小的血糖试纸,可以大规模制作生产[5]。如今血糖监测仪器的巨头罗氏、强生、京都、拜耳都开发了多款具备其自身技术优势的电化学血糖仪。血糖仪测量准确性、精确性的相关标准在国际上尊循的是ISO15197-2003,国内标准是GB/T19634-2005。血糖仪测试血糖时是采用指尖毛细管全血,而实验室检测多半是静脉血浆值,因此,大多数血糖仪在最终显示结果的时候都通过血浆校准以与实验室测试值接近。指尖毛细管血糖测试时,血样中氧气浓度、pH、内源性外源性的药物干扰,测试时的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操作者操作熟练度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7、。一般认为血糖仪的测试结果与实验室的血浆测试结果误差高浓度时在20%以内,低浓度时在0.75mmol以内都是可接受的。电化学血糖仪相关的改进致力于更短的检测时间如5~10秒检测,更少的检测血量如1ul甚至更低血量检测,更稳定的酶-介电物质系统如GDH-PQQ,GDH-NAD,GDH-FAD[6],更高的抗药物、血脂等生理物质的干扰性,提高相关结果的分析互动性,比如开发血糖结果记录与分析软件系统,对可能血糖风险进行预警与代谢调节指导。近年来甚至有“云血糖”概念的提出,用户的相关测试数据通过血糖仪上传到厂家的云服务器端,进而获得厂家健康专家的远程指导信息反馈。

8、2.2无创血糖监测技术面对有创、微量血糖仪给检测对象带来的影响,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