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ID:27791809

大小:8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摘要:从1840年前发明尿糖和静脉血糖检查法开始,血糖监测产品陆续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高血糖的人数、构成的年龄阶层、现代科技发展及高血糖人群对血糖监测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等,血糖监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文中通过调查不同时期血糖测量仪器、数据记录方式、后期治疗反馈等,来研究血糖监测管理系统的进展,从中取精弃粕,结合现代科技,为该系统的继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2、关键词:血糖监测管理系统;进展;物联网;血糖测量仪中图分类号:TP393;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7-00-020引言糖尿病是遗传及慢性疾病,属于终身疾病。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没有能够治愈糖尿病的有效方法[1],只能通过时时管理缓解病情。2013年,中国卫生部门统计的中国糖尿病人均为1.14亿,五年前的数字为9200万。短短四年间,中国多了2200万糖尿病病人。而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现状声明4唐尿病导致60岁以上死亡率的数目接近总人数的一半。据《医护人员实施〈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的现状及可行性调查》估计,20

3、30年全世界该人群将达到5.52亿。高血糖问题发展迅速且危害性大,己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中国国家卫计委将“关注血糖变化”编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一一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将血糖监测工作作为民疗工作的一个秉点。H前,血糖监测管理已成为各研究所及公司的研宄热点。1血糖测量采集仪的发展血糖测量的发展从最初的尝尿、尿糖试纸到糖化血红蛋0、指尖血糖监测、糖化白蛋白(GA)[2],血糖数值准确性不断提高,但存在操作水平低下、采血痛觉严重等弊端。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三种血糖仪,即减痛式采血血糖仪、无创伤性血糖检测仪、连续性血糖检测仪[3]。1.1减痛式采血血糖仪减痛式采

4、血血糖仪采用三棱针头的微痛采血针在指尖血、前臂、上臂等部位测量血糖。采血针发射后,针芯将被锁住,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避免血液接触而发生一系列感染。但非指尖部位血糖变化迟缓[3],有时无法及时获取血糖数据。这种减痛式采血血糖仪产品己经通过美国FDA批准,可在医院使用,其成为目前医院主要采用的进口血糖仪。市场上较受欢迎的产品有罗氏血糖仪采血笔、三诺安稳血糖测试仪等。减痛式一次性可回缩采血针如图1所示。1.2无创伤性血糖检测仪无创血糖检测结合光谱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光信息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研发[4]。随着激光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探索研究了多种基于光学技术的

5、无创血糖检测方法[5]。利用非电离辐射检查人体,使用光束照射人体的特定部位如指尖、前臂、舌头等,然后通过光学探测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加以分析,确定血糖浓度[6]。但一次性感应器价格昂贵,每个需4美元,且测量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有待提高。Biocontrol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DiascnsorlOOO是这类光谱分析血糖仪的代表之一[7],具体如图2所/J、。1.3连续性血糖检测?x目前的研究热点为动态血糖监测(CGM)。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T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8],

6、及时发现无感知的血糖变化。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CGMS在国内己投入实践,但其目前无法实时显示血糖值[9],实物如图3所示。2血糖数据采集和管理血糖数据采集和管理从最早的手工纸质记录到现在的无线移动和云记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手工填写、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基于物联M的数据传输。图3美奇动态血糖检测系统2.1手工填写老式血糖仪只具备显示血糖值的功能,没有外接口。血糖值只能手写记录在纸上或电脑等媒介中,现在多数小医院采用这种方式。但手写护理记录的随意性较大,书写时难免会涂、刮、重抄、漏项,而且费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10]。2.2有线传输通过数据线将电脑或有

7、储存功能的仪器与血糖仪相连,血糖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到仪器,高速数据传输常用数字数据电路(DDN)oDDN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时延较小。但只有全网时钟系统保持同步,才能保证DDN电路的传输质量[11]。2.3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克服了有线传输的电缆连接、无法移动等缺陷,由采集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9],如图4所示。无线传输简化了数据传输方式,并可进行远程传输,打破了传输地域的限制。2005年,Fanne等牛津大学教授指出利用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干预管理患者的病情有效可行,并倡导后续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加强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面[1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