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51397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3
《《阳关三叠》说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阳关三叠》说课教案南宁九中蒋淑荣一、说课程理念新的音乐课程要求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态度,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音乐的创造能力,提倡学科的综合,理解多元文化。为适应这一新理念,本课教学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器乐的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表演能力,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的第二课时,它承接第一课时《流水》之后,重点是演唱和鉴赏古琴曲《阳关三叠》。《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是根
2、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而谱写的一首琴歌,也称《阳光曲》、《谓城曲》等。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意境,抒发了惜别时伤感和惆怅,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的深厚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3、。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设想通过对本课音乐材料的学习,来揭示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紧密结合的特征,展示古代雄浑古朴的音乐风格,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全面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整合相关内容,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2、教学目标:围绕音乐教学的特点,从情感、知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1)学习歌曲《阳关三叠》,了解认识我国古典乐曲的特点和优秀音乐文化,加深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2、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多元的音乐表现手段,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内在情感。3、在歌唱练习中,体验以情带声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会运用和把握音乐基本要素。4、通过培养收集、展示、运
4、用资料信息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发扬合作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唱好附点节奏,以及力度和情感的表现;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古曲的兴趣和情感。三、说学法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层次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听唱训练中启发、分析、讨论,分组练习时的合作探究,情景剧表演展示特长等,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知音乐的能力、合作互助能力和鉴赏能力。四、说教法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音乐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学会基本的演唱和鉴赏方法,我将采用以
5、下教学方法。1、合作讨论探究法:古典音乐对现代学生来说,了解不多,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势必难以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课前让学生利用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了解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形成初步感知;课堂共同分析探讨,突破重点难点,形成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氛围。2、综合艺术整合法:充分利用相关艺术紧密结合的特点,讲练结合,发挥学生特长,用朗诵、演奏、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表现本课内容,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又达到促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学习效果。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生
6、动的声像资料,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破重点,让学生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过度,进而准确地理解、掌握和鉴赏音乐作品,落实教学目标。五、说教学程序1、课前学生查阅资料,印发歌曲简谱,让学生从歌曲背景、内容、主题、乐曲特点等方面整体感知本首歌曲。2、由对上一节课《流水》的内容、乐曲特点引入本课,强化对古代乐器特别是古琴的音乐特色的认识。3、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视听,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来把握本首歌曲的情韵及相关音乐要素,掌握本课要点。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4、通过朗诵组、绘画组、演奏组、情景剧表演组的综合表演活动,生动形象地再现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能力。5、通过欣赏北京大学合唱团演唱的合
7、唱曲,学生反照和对比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强化和巩固对本作品的理解。(视课堂进展情况,如时间不够,此环节可略去)6、课堂小结,并交代下一节课内容。(下节课将重点习古曲《秦王破阵乐》及编钟乐曲《楚商》,通过课后拓展,了解华夏古韵的古朴、苍凉、深悠的音乐特质)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