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_1995_2004_徐国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第6期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16No.62006*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摘要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
2、法(LogarithmicmeanweightDivisia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关键词碳排放;因素
3、分解;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中图分类号N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6)06-0158-04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给中国带来Ei下面分别定义,能源结构因素Si=,即i种能源在E了非常现实的、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Ci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不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E,即消i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E费单位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能源效率因素I=,即单Y中国碳排放的问题成为国内外
4、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Y位GDP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因素R=。由此,人均碳1995-2004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P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降低阶段;第排放量可以写为:二阶段(2000-2004年),中国人均碳排放急剧上升阶段。A=C=∑SFIR(2)iiiP为了分析中国人均碳排放呈现以上趋势的原因,本文采用式(2)表示,人均碳排放量A的变化来自于Si的变化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anweightDivisia(能源结构)
5、、Fi的变化(能源排放强度)、I的变化(能源效method,LMD),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率)以及R的变化(经济发展)。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第t期相对于基期的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可以表示为:totttt0000ΔA=A-A=∑iSiFiIR-∑iSiFiIR1分解模型=ΔAS+ΔAF+ΔAI+ΔAR+ΔArsd(3)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1]为:tAD=0=DSDFDIDRDrsd(4)EiCiEYAC=∑iCi=∑iE×Ei×Y×P×P(1)其中,ΔAS、DS为能源结构因素,ΔA
6、F、DF为能源排放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强度因素,ΔAI、DI为能源效率因素,ΔAR、DR为经济发展一次能源的消费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Y为国内生因素,ΔArsd、Drsd为分解余量。产总值(GDP);P为人口。式(3)中的ΔAS、ΔAF、ΔAI、ΔAR分别为各因素变化对收稿日期:2006-09-01作者简介:徐国泉,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效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德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资源效率”创新模式比较研究(70440004)和大
7、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985工程”创新基地资助。·158·徐国泉等: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它们是有单位的实值。而式0这里,假设可以为任意常数。0(4)中的DS、DF、DI、DR分别为各因素的变化对人均碳排t0lnDlnA-lnA放变化的贡献率。设ΔA=t0=W,则A-A基于式(3),本文采用Ang等人在1998年提出的对数DS=exp(WΔAS),DF=exp(WΔAF),[2]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
8、anweightDivisiaDI=exp(WΔAI),DR=exp(WΔAR),Drsd=1(7)method,LMD)进行分解。2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析按照该方法,各个因素的分解结果如下:tt′Si′Fi2.1数据收集、估算与整理ΔAS=∑iWiln0;ΔAF=∑iWiln0SiFi本文对中国总的碳排放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tt′Ii′RiEiCiΔAI=∑iWilnI0;ΔAR=∑iWilnR0(5)C=∑i××E=∑iSi×Fi×EiiEEitt′Ai-Ai其中,E为中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