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低消费率增长投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国低消费的内在原因;中国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结论与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投资过热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占人口总数80%的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很明显地接近于1、低消费的内在原因导致了高投资的无法平抑性、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及对经济前景的盲目乐观、高投资势必引发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通货膨胀开始萌发后,将进一步扭曲现存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作用、由于分配的不均及劳动力的众多及普通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话语权”的丧失、由于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均,国
2、内并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可替代关系、国内的低消费及高投资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决定因素等,具体请详见。 投资过热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2000~2004年中国投资率分别为%、38%、%、%和%。呈现一路飙升状态。而与此同时,中国最终消费率却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最终消费率从1985年的%下降到2005年的%,居民消费率下降尤其厉害,从1981年的%下降到了2005年的%。众所周知,过低的消费率以及与之相伴的高储蓄率将导致投资的迅猛增长。所以,在考察中国投资过热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国内的消费水平进行考察。 一、中国低消费的内在原因 在2006年3月
3、,中国国内的平均消费水平占GDP比重约为45%,然而在2000年基尼系数为时,占总户数20%的富有阶层收入便已占到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00年后,基尼系数每年呈增加趋势,一直到2006年,基尼系数攀升到。毫无疑问,在2001~2006年的六年中,每年的占总户数20%的富有阶层收入占全部居民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年的51%。而2005年,中国居民收入总额为83,亿元,以2000年20%的富有阶层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51%以上保守数值估计,2005总收入中也仅仅只有低于49%的部分,即40,亿元被80%普通居民所拥有,而截止2005年底全国总人口为亿人,80%的人口数量是
4、亿人。所以,保守估计在2005年,我们发现全国80%的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仅为3,元。而2005年全国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7,。就算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普通大众相同,在扣除占有51%收入的20%的富人后,2005年全国80%的普通大众的消费支出也在7,数值的一半3,以上。而如果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全国80%的普通大众的消费支出则将远远超过3,,而该保守估计数值也和全国80%的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仅为3,元相差无几。这表明,普通大众的收入就算没有全部用来作为消费支出或超额支出,也绝大部分用作了消费支出。 所以,由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消费问题,我们一直
5、以来感到彷徨的问题的解答竟然是因为我们提错了问题!换言之,如果将中国的居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拥有国内居民收入51%以上的20%的居民;另一部分则为拥有低于49%的国内居民总收入的80%的居民。问题可以被改提为:对于这两部分居民,其平均消费倾向是否仍然较低? 根据以上分析,答案很明显,就是占人口总数80%的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很明显地接近于1,而占人口20%左右的富裕阶级的平均消费倾向则较小,但是这较小的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构成让我们困惑的问题,因为对应这部分拥有较小平均消费倾向的人群拥有社会51%以上的财富,而较高的收入所导致的较低消费又完全可以为经济学理论所解释。所以,在将
6、国内的居民划分成两部分后分析发现:中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并不存在过低的问题!真正引起国内总体消费与国内总体收入存在较大脱节的原因在于:国内越来越大的基尼系数和收入分配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 1、低消费的内在原因导致了高投资的无法平抑性。由此可见,在国内由于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所导致的长期消费的低迷状态下,国内投资的长期迅猛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投资在我国的这种增加情况有其独有的特征:由于收入分配的两极差距所导致的高收入阶层的过多收入无处可去,在一定情况下必然转化为资本投资。国内的高收入阶层基本上都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获得高收入的阶层,
7、这是因为现行中国的劳动力众多,导致了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低下,从而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在资本报酬与劳动报酬之间必然出现分配上的极大差异。而这一极大的收入差异又导致了占80%的普通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的低下,从而导致了对消费品需求的疲软。在国内市场上,虽然存在对消费品的需求疲软,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及对经济前景的盲目乐观,则导致了20%高收入阶层将其收入投入到国内的消费品生产中或投资到资本品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上。在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受到收入制约,消费需求疲软的前提下,增加的消费品市场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