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4044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踢毽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体育《踢毽子》教学设计登峰学校韩丽娟一、设计初衷:根据《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小学生生活、心理特点,以情知教学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达到身、心、知、智同育。本课在设计上,坚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欢快有趣的教学活动,全面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将本课的教学难点有机地落实到每个教学细节中去。整堂
2、课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处处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为学生搭建起“表现”和“展示”的舞台,用激励性的语言正面引导学生“踢”出乐趣,“踢”出友谊,“踢”出创新,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度过本节课。二、教材、学情分析:踢毽子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大众性健身运动。踢毽子强调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特别是脚脑协作。对于促进心肺功能和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增强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素质都具有较好效果,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队协作
3、的精神。因此,根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提高,但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本课将通过语言描述、教师示范、情景创设、游戏体验等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体验各种学习内容,在探究和体验中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教学目的。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踢毽子动作,使85%的学生能作出正确的踢毽子动作,5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一抛一踢一接练习。 2.通过分组练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能够
4、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学习,让学生体验互助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游戏使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得到发展。教学重点:认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价值,培养对踢毽子的浓厚兴趣。教学难点:在较少的时间内学会多个新动作。四、教学特色:1、教学过程中体现主体意识和情感意识。力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给学生创造机会,有自主练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2、教学方法中体现身体练习意识。力求精讲多练,体现体育课让学生在身体练习的
5、过程中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注重课堂效率。3、场地、器材运用中体现资源意识。针对学校实际,采用“一材多用”充分体现体育器械的多功能性,同时合理布局场地,最大限度体现出场地的功效性。小学四年级踢毽子体育教案执教者:韩丽娟授课班级:四(1)班人数:32授课时间:2014年11月4日教学内容踢毽子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踢毽子动作,使85%的学生能作出正确的踢毽子动作,5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一抛一踢一接练习。 2.通过分组练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6、,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学习,让学生体验互助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游戏使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得到发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价值,培养对踢毽子的浓厚兴趣。2.教学难点:在较少的时间内学会多个新动作。顺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过程目标组织形式次数时强激趣引入愉悦身心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导入本课。3、安排见习生。二.热身活动操原地抬膝撞手热身1、头部运动2、肩部运动3、正压腿4、侧压
7、腿5、体转运动6、体侧运动7、环膝运动8手腕脚腕活动1、整队集合2、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4、自由想象,全身投入。1.开课导言2.宣布本课内容及注意事项3.组织热身活动4.师生互动(1)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3)充分达到热身激趣效果组织:四列横队xxxxxxxxxxoooooooooo要求:1、认真听讲2、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1次5’弱学习体验1、盘踢(1)教师讲解示范盘踢动作以及关键词:里接。(3)学生自由练习。重点:将毽子踢
8、起,高度与腰平齐。难点:足内侧向上,膝关节发力。2、拐踢(1)教师讲解示范拐踢动作以及关键词:外落。重点:将毽子踢起,高度与腰平齐。难点:小腿稍向外下垂,将毽子接在足外三趾部位。(3)学生尝试练习一抛一踢一接。1、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尝试练习。2、积极参与,展开想象,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3、动作逼真,想象丰富。1、指导学生练习。2、教师紧要讲解动作要求。3、教师及时纠正与点拨。4、注重课堂的生成率。1.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模仿能力。2.提高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3.认真体会并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