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40224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花都区新华圆玄小学钟秋霞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
2、总体目标之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这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体会:一、营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营造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条件,而
3、营造这一氛围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的答案,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相信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多思善问,发表自已见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上,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时,我利用学校正在开展绿化校园活动,创设了以小叮噹来参观绿色校园这一情境把教学内容有趣的串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
4、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找出了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最佳方法。一、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是唯本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对教材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力求在处理教材上有所创新,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和创新因素,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角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去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5、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时,我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把不退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合在一课时进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在新授课部分通过创设小明和妈妈到超市购物这个情境,在这一问题情境牵引下,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和参与中循序渐进地完成例2、例3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进、动手操作、互说
6、互动中获得了展示自已的机会和成功感。通过这样处理教材,把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现代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组织教学时,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
7、,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在操作中探究知识,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我先让学生观察2—3个简单的几何体组合,发现学生从拼搭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时准确率较高,并且能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可是让他们直接根据直观图判断物体的形状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先观察直观图,在说说看到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然后在用方块搭一搭,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在‘看看、说说、画画、搭搭’的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经过几次练习,思维敏捷的学生看见直观
8、图就能想象并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就是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也能利用直观图的拼搭判断、想象出从不同侧面所看到的物体形状。为了说明问题,我又出了一道题,“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在学生看完后,我问道:“用什么方法能求出杯中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哪种方法最好?”由于教师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必然再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一些学生的办法是,哪个杯中的水多,就往水少的杯中倒,直到水面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