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37113
大小:18.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作为该校初中语文老师,在推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与同仁一起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在导学学案的设计、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课堂评价机制、课后对学生的追踪调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导学模式。下面我以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为例,浅析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广大语文工作者共思。 《孤独之旅》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等级: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 (2)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方法:独学、对学、群学。 预习案 1.个人自主预习 (1)你认为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写下来,注音并解释。至少使用5个生词写一段话。 (2)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
3、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预习 (1)梳理情节,注意时间、地点的转
4、换,以最简洁的文字概括。课文虽然是节选自长篇,但故事情节完整,是以()为线索。 开端:()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
5、理是如何变化的。(在课文中画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的句子,加横线。并概括,方法:用文段关键词概括。) 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长大了,坚强了。 (3)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加中括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按要求预习。在上课之前组课代表检查组员预习情况,并给出评价;在上课前文组、稼组、港组、琪组的组书写员把该掌握的字词、文章内容概括、情节图示、人物心理发展图展示在小组黑板上;豪组、涵组的组发言员准备课堂上分别展示文学常识背
6、景和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展示案 课堂上各小组按生词积累运用、作者背景、内容概括、情节梳理、心理旅程、环境描写展示自己小组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其余同学质疑补充,教师小结。 探究案 1.主题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根据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本文杜小康的成长故事告诉了读者什么人生哲理。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1)自主表达:小说的环境描写很多,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7、推动情节。请你朗读后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分析其作用。 学法指导:本文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三种景物,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折射人物心理,请你用“()这几句描写的是(),突出景物 ()的特点,作用是()”的句式赏析。 (2)小组合作: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重温感受。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小组一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文组读“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豪组读“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8、……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港组、涵组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稼组、琪组读“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课堂小结:①本文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迪?②你学到的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