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

ID:5407119

大小:29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0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第1页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第2页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第3页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第4页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生平与著作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约公元1666-公元1745年)。其祖父和父亲皆精于医。《温热论治》1卷系叶氏门人顾景文据叶氏口授记录而成。《临证指南医案》10卷系门人华岫云等收集叶氏临床治案,加以分类整理而成。学术理论胃阴学说肝阳化风虚损证治奇经辨治久病入络一、胃阴学说(1)理论特点:脾胃之脏腑阴阳属性决定了脾胃生理特点的差异,脾胃升降失调就成了脾胃病变的关键环节。脾胃病机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治疗上决不能混同二治。依据“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特点,创立了以柔润之剂通

2、降阳明的养胃阴之法。(2)养胃阴法甘凉濡润法酸甘济阴法清养醒胃法甘缓益胃法二、肝阳化风(阳化内风)(1)病机与肝的生理特点有关。与肝与他脏的关系失调有关。(2)治疗大法“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3)用药特点“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厚以填之”(4)具体治疗方法和阳息风法滋补肝肾法清金平木法养血息风法培土息风法三、虚损证治理虚大法: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1)甘药培中——以味甘气温之品为主,组方以培补脾胃中州之气。培中要分别脾胃之阴伤阳伤。阴伤者治重在胃,用甘凉濡润,以养气阴,以通为补。阳伤者治重在脾,治用甘温。(2)血肉填精

3、——以大量的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培补肝肾之精血。在遣药组方上注意:一是虚损病证虽有阳虚,但不可用肉桂、附子之类辛热雄烈的药物,因为其刚燥之性容易劫伤阴精;二是虚损病证虽有阴虚之象,但不可用知母、黄柏之属,因为其过于沉寒,不通奇经。在重用辛热有情之品的基础上,往往配以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巴戟天等,共同组成“柔剂阳药”,是血肉填精法遣药组方的显著特点。(3)中下兼顾中下兼顾,即脾肾同治是叶氏治疗虚损病证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他对先后天之根本脾肾的重视。先后二天,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肾虚日久必及脾,脾虚日久必及肾。

4、因此,培补先天时必须兼以健运后天;补益后天时也必须重视培补先天,这就是治疗虚损病证必须中下兼顾、脾肾同治的道理。四、奇经辨治1.奇经辨治注重奇经八脉与脏腑的联系。奇经八脉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2.由肝肾所引起的奇经八脉病证属于虚损病证。肝肾损伤,下元亏虚,导致奇经八脉空乏,表现为精血耗竭,应属虚损病证范畴。3.奇经八脉的辨治须分虚实。虚者虚在精血亏损,治宜补之;实证实在气血痹阻,络脉不通,治宜通之。4.奇经病证治疗用药(1)滋补用于八脉空虚,精血不足,症见虚损,治宜滋补精血,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鳖甲、鲍鱼、淡

5、菜、人乳、羊肉及猪、牛、羊骨髓等,配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组成“柔剂闲药”,能入奇经而奏填补之功。(2)通调适于奇经实证,气血痹阻,络脉不通,“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药如鹿角霜、当归、桂枝、小茴香、厚朴、青陈皮、川栋子、香附、郁金、降香、乌药、三棱、莪术、茺蔚子、延胡索、泽兰叶等。(3)镇潜若冲脉之气随阳明上逆者,须配伍镇潜之品,以收纳逆气,药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龟板、;鳖甲、半夏、旋覆花等(4)固涩若带脉失约,下焦不固,而致遗泄带下等证,须用固涩之品,以收敛固涩精气之亡失,药如五昧子、湖莲肉、芡实、山药

6、、金樱子、覆盆子、鸣贼骨、补骨脂等。5.治疗虚损阴阳不足之证时,主张从补益任、督二脉入手。督脉主一身之阳,任脉主一身之阴。补任脉之阴当首选龟板,因“龟体阴,走任脉”,故善滋任脉之阴精;补督脉之阳当首选鹿茸,因“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故当首选。五、久病入络“络”指血而言,久病人络是指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病邪深入,血络受病。“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血。”“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在络在血。”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气及血,由经至络。但气与血、经与络之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渐变过程。邪气一旦入络,

7、就会形成“瘀”,即络脉瘀阻。久病入络症候表现:症积有形,著而不移;久痛。络病治疗大法“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行气,是络病大旨。”通血脉,攻坚垒是治疗络病的主要方法,用药与二般的活血化瘀药有所不同,须借助于虫蚁飞走之品,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穿山甲、露蜂房、鳖甲、地龙、全蝎、蜣螂等。辛香行气也是治疗络病所不可或缺的。因为攻坚通脉之剂,“非辛香无以入络”。辛香之品,宜通气机,具有将诸药领入络中的作用,药如小茴香、青陈皮、韭白汁、金铃子、延胡索等。故治疗络病,选药常常以通为用,如辛润之品当归须、桃仁,柏子仁等,具流通之性,善能入络通脉;辛温善

8、散络中沉寒,如乌头、桂枝、吴茱萸、姜汁等;辛咸善能入络软坚散结,如瓦楞子、牡蛎、鳖甲、全蝎等。又有“络虚则热”,是指血络瘀阻而兼阴血不足者,治宜通络之法,佐以养阴清热之品,宣络中之热而肃余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