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

ID:46747526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_第1页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_第2页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_第3页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_第4页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谑语的证治【摘要】以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和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为蓝文,查询文中关于it语的条文,归纳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谑语的六经辨证和治疗。i詹语在《伤寒论》中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中,病机为津少、阳亡、胃燥、腑实、血结、肝胆郁热,治法有泄热和胃、清热养阴、通腑泄热、温阳固脱、和解少阳、疏肝泄热等。【关键词】i詹语;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R222,R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05-02谑语一证,是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为特征的一种临床表现,成无己《伤寒明

2、理论》解释本证曰“伤寒谯语,何以明之?谄者谓呢喃而语也,乂作谑,谓妄有所见而言也,此皆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木证多见于实证、热证Z中,语声高亢有力,现不同。《伤寒论》中言“实则谑语,郑声多见于虚证,但临床上并不绝对,1谑语的病机《灵枢?经别》云「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说明阳明病可影响心神。语言逻辑紊乱,与郑声语声低微表虚则郑声”是说谑语多见于实证,医者要根据症状辨别虚实。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指出谑语病机为:“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昏乱而语言多岀,识昏不知所以然,

3、遂言无次而成•澹妄之语。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l]o2谑语的六经辨证21太阳病变证谄语太阳病本为表证,病位表浅,不会影响内在神志,但若失治误治则变证从生,异常复杂。太阳病出现谑语一症可因为阴阳两虚阳复太过和误用火法迫汗伤津所致。211阳复太过谑语《伤寒论》29条言“伤寒脉浮自汗出……若胃气不和澹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为表虚证。小便数为里阳虚不能固摄津液,脚挛急为阴液不足,失于濡养,故此为阴阳两虚兼表证,理应扶阳益阴解表,医者不慎,以桂枝汤发其汗,则阴阳两虚更甚欲厥,急以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复阳太过,阴伤化燥,病

4、入阳明胃腑,胃热上扰心神则发谑语。治疗上少予调胃承气汤,重在泄热和胃,胃热一去,心神得安,i詹语自愈。第30条直接写出了本证的病理变化、用药思路和预后,与29条论述同一问题。212火法伤津谓语《伤寒论》条文110、111、113都论述医者为求其速,运用火疗法取汗,大伤津液,邪从热化,上扰心神而发请语。治疗上应辨别疾病是否传变,若仍在表则应养阴清热兼以解表,若进入阳明,则根据阳明经证腑证不同观英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22阳明病谑语221热炽阳明谑语《伤寒论》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请语遗尿。发汗则请语,下Z则额上生汗

5、,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此为阳明热炽,邪热内盛,胃气不能畅通,气机不利,故腹满,阳明热盛,伤阴耗气,故身重难以转侧。胃之窍开于口,故胃热而口不仁,足阳明之脉循于面部,邪热熏蒸胃肠浊气上泛,故面部油垢。此时谑语是因为太阳失治,传变阳明,胃经炽热,循经上扰,神明不安而致。此时谄语当伴见高热面赤,口渴汗出,气粗似喘,心烦躁扰,舌红脉洪等。治疗用白虎汤清热泻火,若见津伤明显,口渴欲饮水数升不解,可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22阳明腑实谑语《伤寒论》217条:“汗出请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说明燥屎与谑语的关系极为密切。220条:“二阳并病

6、,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Z?Z汗出,大便难而谄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此时热邪与腑内燥屎博结,热势蒸腾,逼津外出,故见手足?Z?Z汗出,热势更甚,上犯心神,故见i詹语,此条与热炽阳明证相比,后者只是无形Z热弥漫,未与有形之邪相结成实,仅见高热面赤,口渴汗出。前者则应增见腹满硬痛,大便闭结,脉沉实有力等里实结聚之征。治疗应苦寒攻下,荡涤燥结,方用大承气汤。条文213、214论述用小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谄语,大便虽硬结不甚,但腑气不通,浊热扰心故发请语,用药上取芒硝之软坚散结,大黄、厚朴、枳实行气除满,理气破结,腑气一通,请语即消。215条则论述

7、阳明结实甚与不甚与进食的关系,结实甚则不能进食,请语严重,急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结实不甚,尚可进食,宜先用小承气汤试探用药。223阳明瘀热谄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请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此条描述妇人产后瘀血内结和阳明腑实并见,少腹坚痛,恶露不绝为产后瘀血之明证;阳明腑实,瘀热在里,扰乱心神,故患者烦躁发热,不大便,脉实,日哺为阳明经当旺之时,正邪交争剧烈,故日哺再倍发热。食则谑语,历代医家都有见解,其中,《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解

8、释最具代表性,认为谑语原因为胃之实热,“食气入胃,长气于阳,食入而助胃之热则谯语,至夜阳明气衰而请语愈,乂胃热之验也”[3]o治疗上尤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