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062655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2
《关注文本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文本特点,回归语文本色,注重学生体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给我们道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乃至人之个体在求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而就阅读教学的实质而言,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教学,就是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感知语言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美,激发情趣,锤炼意志,从中培养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迸发灵感的火花,达到思想的升华。就阅读教学的重点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
2、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实现这一教学重点呢?首先我们要关注课本,要以课本为根本,通过学课本,增长知识,形成能力,达到以课本为源,欲流之远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国文学习》一文中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叶圣陶先生还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可见注重文本是多么重要,如果脱离那些经典的文本,那些让人脍炙人口,意味深长的文本,语文的阅读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本,教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注重利用课本,要深入
3、研究课本,吃透教材,既要密切关注每一课的内容,对每一课的知识点、难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最佳的突破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落实三维目标,使教学过程达到缜密、游刃有余,又要注重一本书内部的知识联系,更要关注整个年段知识间的联系,使得教学循序渐进,螺旋提升,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依靠教本这根拐杖,积淀知识,提高阅读技能,增加阅读动力,达到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逐步提高的目的。其次要回归语文本色。语文本色是什么?就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内容、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并受到情感
4、的熏陶。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阅读教学应“少讲多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要将“读”贯穿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新意。“少讲多读”是也是我们评课的一条标准:一堂课要成为好课,老师就必须少讲,学生多读,而且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齐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等。特别
5、要要重视朗读、诵读的训练,让整个阅读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让他们在读中学会理解、感悟,使其在文本海洋里自由的遨游。近几年,由于受好多教育观点的影响和干扰,阅读中的读有所淡化,那些朗读、诵读都被默读、浏览所代替,出现了整堂语文课鸦雀无声,听不到读书声音的怪现象,甚至连以往我们倡导的教师的范读,都被美名其曰的学生的自由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替代,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致命的一招。试想,对于牙牙学语的儿童来说,没有老师的范读引导,学生怎能把握文章的基调,怎么准确体会作者孕育其中的情感?没有朗读、诵读,学生怎么表达自己阅读中的体会
6、?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小觑度的功能,要把以读为本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比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文教学时,我通过开课范读,初学仿读,理解朗读,比赛朗读、配乐诵读,给学生创设一次又一次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把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大胆表现出来,达到了融情于读,读文助理的目的。再次,要注重学生体验。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有效的课堂。阅读课也是如此。叶圣陶说得好:“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
7、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啰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作为阅读的指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学生阅读的“先行者”、“同行者”、“导行者”,课堂上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研读品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学习,通过品味那些意蕴隽永、内涵丰富,明丽奔放,厚重凝练,简洁明快,朴实
8、通俗的语言,使其领略到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种种妙处,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体味到人生的哲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传递语言深处蕴含的内在的美”从而迸射出灵感,放射出激情,在解读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张扬个性,体验文本的魅力,感受创造的乐趣。使阅读教学“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