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

ID:5405587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2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_第1页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_第2页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_第3页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好习惯的故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

2、惯害了他。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我们也不可能会是一个为别人理发的小和尚。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呢?比如:随地吐痰、随意骂人、说脏话、随手乱扔乱撂、经常大声喧哗、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自习课上说话等,如果有,它们迟早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比如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

3、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他们从此就进入了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生活。怎样使孩子学习好,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是个不能马虎的问题。有些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实,对小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习惯的培养比知识还重要的多。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平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就会使成绩上升;尽自己的一份力维持班级的卫生,就很有可能

4、使班集体成为“卫生模范班”,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学校也会变得干净漂亮,我们在其中学习、生活也会心情舒畅;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就可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帮同学讲解问题,也许会使自己有新的发现;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给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现在,从自我开始吧!谢谢大家!世界上75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访问一个老人:你在哪所学校里学到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老人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学会观察,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有好东西和小朋友分享

5、,老人说的就是早幼儿园养成的一个良好习惯。世界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为什么是加加林呢?几十个宇航员参观宇宙飞船时,只有加加林自己脱了鞋子,总设计师说:“把飞机交给如此爱惜飞船的人,我才能放心。”好习惯使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改变了命运。关于“好习惯”的故事很多,而明白“好习惯是终身学习的保证”的人却不是很多,“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人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对“爆炸式”增加的知识无能为力了,信息传输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使获得知识变的轻易而举,探究和创新是学习的主旋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学生

6、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应该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有了动机和目标后,好习惯是学习的最好保证,但是习惯不是于生俱来的,是后天养成的结果,巴谱诺夫说;“习惯只不过是长串的条件反射”,诺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并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了。”形成习惯的过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最低阶段就是不自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

7、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阶段,需要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阶段就是自动化阶段,行为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已经形成了习惯。比如:认真的学习态度,自觉的看书、写字,积极动脑等等,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会受益终生。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就难怪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计算时总不打草稿,画图时总不用尺子和铅笔,总不喜欢背英语单词,总不喜

8、欢朗读课文,在行为上总喜欢乱扔果皮和饮料盒,讲脏话等等,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配合监督、学校的加强管理,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我都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样啊!”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