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7774
大小:6.70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7-11-10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过去有效的杀虫药,为什么现在就不起作用了呢?你们大量使用杀虫药,我们可是兵多将广,变异类型多着呢!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双头婴儿双头蛇双头婴儿猫姐妹长的不一样不一样的一样地可爱猫咪什么叫“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性。变异能否遗传吗?想一想:上述甘蓝品种的引种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现象的发生?这种变异性状能遗传给子代吗?为什么?分析: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自身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甘蓝3.5kg7kg拉萨3.5kg北京资料: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
2、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红花的后代 变成了蓝紫色上述变异性状的后代为何仍然是蓝紫色花呢?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蓝紫色花的 后代仍是蓝紫色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不遗传的变异)诱因(改变)(改变)(改变)判断:仅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一定不能遗传。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我帅呆!哼…一、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基因突变的实例资料: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人们称这种病
3、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病患者一旦缺氧,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的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探究]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12345678(正常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CTTGAA谷氨酸缬氨酸DNAmRNA氨基酸蛋白质正常异常GUACATGTA突变GAA_____原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病因: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根本[探究]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
4、缬氨酸取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TTA替换直接原因决定谷氨酸→缬氨酸替换增添缺失ATCCGCTAGGCGCCGCGGCGATTACCGCGGCGATTAATACCGCTGGCGDNA片段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改变了基因的结构。ATCCGCTAGGCGCCGCGGCG[探究]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有哪几种变化,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和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的改变。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结构(二)基因突变的概念思考:哪一种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最小?碱基对的替换DNA···AUCCGC······AUUC
5、GC···异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mRNA···ATCCGC······TAGGCG···正常···TAAGCG······ATTCGC···碱基对替换精氨酸[探究]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吗?···ATCCGC······TAGGCG···正常mRNADNAmRNADNA氨基酸氨基酸···AUCCGC···异亮氨酸精氨酸···ACCGC···苏氨酸丙氨酸②①①②···ACCGC······TGGCG···碱基对缺失思考: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原因是什么?1、发生基因突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结构的非编码区或发生在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内含子内,此基因转录
6、的信使RNA仍未改变(但前体RNA改变),因而合成的蛋白质也不改变,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2、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样一种氨基酸,因此某些基因突变也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U和G相互置换,不会改变密码子的功能,因为决定氨基酸的还是苯丙氨酸。4、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由于基因突变使不同生物中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第十七位上是亮氨酸,而小麦是异亮氨酸,尽管有这样的差异,但它们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都是相同的。3、隐性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也
7、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基因D对矮茎基因d是显性;若在基因型为DD的受精卵中,有一个D突变为d,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Dd,但矮茎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其性状不能表达。5、由于某些性状由多基因决定,某基因的改变了,但共同作用于此性状的其他基因未改变,其性状可能也不改变。如:香豌豆花冠颜色的遗传。当C合R同时存在时显红花,不同时存在时不显红色。所以由ccrr突变成ccRr时也不引起性状的改变。6、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如:dd的豌豆个体突变为Dd,本应出现髙茎的变异,但如果种在贫
8、瘠的土壤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