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

ID:53968799

大小: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1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_第1页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_第2页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_第3页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_第4页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七下)七年级下册(一)王安石《伤仲永》【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世隶耕()  ②收族之意()③邑人奇之()   ④日扳仲永()2、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①忽啼求之()   ②

2、借旁近与之()③秀才观之()   ④余闻之()3、熟读课文,填写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4、用原文回答其父亲“不使学”的原因。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属于 ②团结 ③认为……奇特 ④领着,引着 2、①书具 ②仲永 ③诗 ④仲永环谒这件事 3、天资聪慧才能渐退泯然众人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 6、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3、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0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4、稍稍宾客其父()④从先人还家()2、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假如没有“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情况,仲永是否就一定能成才呢?谈谈你的看法。(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5、第三段是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①对……感到诧异②写,题上③以宾客之礼想待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2、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那么那

5、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3、如,一个人不管天生多么聪明,不学习,也会退化;学习是使人变得聪明、增长才智的唯一途径。4、不一定。如果仲永本人后来不学习,同样不能成才。5、提示:删去,则文章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辩证地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这是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6、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0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字词。(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意思。(1)不能称

7、()前时之闻(2)泯()然众人矣3、翻译下列句子。(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同县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2、(1)chèn相当(2)mǐn消失的样子3、(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2)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4、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