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吉祥文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民间辟邪文化探究张升6100307050信息工程学院电力系统071概略地说,辟邪文化是人们通过忌避、祭祀、祈祷、祝颂、特异的行为等方式达到消灾避祸、驱魔逐邪、求吉祈福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辟邪现象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积淀成中国人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中国民间的辟邪文化。所以,探讨中华民族的辟邪文化,有助于科学地掌握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有益于认识现代中国人行为的趋避模式,这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究竟繁杂多样的汉民族辟邪活动遵循哪些规律呢?弄清这些问题,是认识中国民间辟邪文化的核心所在。民间辟邪文化中的心理转换律
2、现实中的灾祸许多是无法避免的,人们只好转而求助于心理上的调整。辟邪愿望的长期历史积淀遂形成中国民间辟邪文化中的心理转换律。中国佛教的辟邪是一种典型的心理之避,它与世俗人把那些可怕的、邪恶的、会带来灾难的东西视为邪不同,佛教直指人间的一切皆为邪恶,并且从理性上分析人们执着的世间万物都不过是“空”与“无”。这样。佛教的辟邪方式只能是心理的。中国禅宗有所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佛法看来,人无法脱离“苦海”的根本原因在于难以抵挡声色犬马、荣华富贵这些邪恶事物的引诱,而难以抗拒诱惑的原因又在于人们过分地看重个人的肉身。常见的古代10大辟邪物品常见的古代10大辟邪物
3、品有:1、阳刚正气,自古邪不压正,正气乃烈性,避鬼.由其是刚正之人血气更为阳刚,为鬼之所惧.所以古人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平时多做善事,便积累一身正血.相反,若是做伤天害理苟且之事,内心发虚,阳气自损.还是身体越是健康,心情越好,人是越精神,阳气越旺.很多人半夜过坟地,过荒山,住阴地,一点事没有,就是因为如此,一个人气正了,心里就亮堂,问心无愧,鬼见了也敬畏,是不敢近身的,一身正气是可以陪你一辈子的,这是其它避邪器物远不能及的,当之无愧排名第一。2、阳光,没有哪个鬼敢在烈日之下肆虐的,鬼遇阳光,必叫它神形俱灭,化为乌有!!!阳光之烈,令全部的鬼魂飞魄散,并增加人的阳气,驱走邪
4、阴之.所以平时要让屋内多进阳光,引正气避邪气.缺点:但因受时间限制,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所以有局限性.3、玉,越是天然的纯玉,其品质越为高贵,在地里埋藏多年,集浩然君子正气于一身,此物之威力,可保人畜平安.令众鬼胆寒,不敢近身,但是市面上用玻璃和塑料假冒的不在少数,缺点:价格昂贵,而且易买到假品(玻璃的,塑料的,晕)4、钟馗像,钟馗乃捉鬼圣人,百鬼见此人,如同小偷遇了警察,不敢近身,要请人专门画才行,印刷品无用,废纸一张.缺点:携带不便,而且容易被人说成迷信,威力中等.5、狗牙,狗儿夜间狂吠,必定看到了人看不见的东西,狗却可以全身而退,关键在于狗牙慑邪之威气.缺点:对付一般鬼有
5、效,威力对猛鬼效果不太显著.6、唾液,人阳气最为鬼所惧,人之阳气最重在于唾液,古代驱魔师常用此法击鬼.缺点:但威力不大,对厉鬼不太管用,但是仍是必不可少之物.7、玳瑁,避邪之不可多得的极品!乃龟科动物"玳瑁"之精血凝固而成,和玉有不相上下的地位,古代富贵人家必佩带,在我国海南盛产,但市面上用塑料和玻璃假冒的不在少数.缺点:价格昂贵,而且易买到假品(玻璃的,塑料的,晕)8、父母所赐之物.必为父母(只能为父母!!!如果父母不和,则无用或失效,亲情越深,正气越大)曾经经常戴过的东西,然后赐与你佩带,贴身之物,饰物都可(妈妈的项链,爸爸的皮带,年轻时穿过的风衣).亲情的盛阳之气可抱做一团,化为
6、烈火,令鬼胆寒.缺点:偏偏就有人和父母的关系不好,甚至反目成仇.此招只对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家庭管用.9、桃木剑,古代驱魔师的必备用品,桃木有避邪之气,而且有正气.大的桃木剑,小的剑形桃木饰物,都有避邪之用.缺点:容易失效(受潮,弄赃等)威力中等10、大蒜,此物烈性,气味香烈,百虫不招,且有避鬼妙用,西方人更是把它和十字架并列在一起避鬼.缺点:对付一般鬼有效,威力对猛鬼效果不太显著.而且大蒜的气味并不是所有人可以接受的.对于如何在本命年辟邪,有以下说法。据考证,“本命年”这一说法早在西汉就有了,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和“崇红”心理。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组合来
7、记住所生的年份,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采用鼠、牛等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而汉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属相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直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量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我国许多民族都有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