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吉祥文化(续)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

ID:37204854

大小:126.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9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_第1页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_第2页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_第3页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_第4页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吉祥文化(续)张道一◎蓂荚:“蓂荚,一名历荚,夹阶而生,一日生一叶,从朔而生,望而止,十六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一叶萎而不落。尧时生阶。”阙。◎朱草:“朱草,草之精也,世有圣人之德则生。”共四起。◎浪井:“浪井,不凿自成,王者清静则应。”阙。◎玉女:“玉女,天赐妾也。《理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尽力沟洫,百谷用成,神龙女降。’”阙。◎地珠:“地珠,王者不以财为宝则生珠。”阙。◎天鹿:“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阙。◎角瑞:“角瑞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

2、,则奉书而至。”阙。◎周印:“周印者,神兽之名也,星宿之变化。王者德盛则至。”阙。◎飞菟:“飞菟者,神马之名也,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勤劳历年,救命之害,天应其德而至。”阙。◎泽兽:“泽兽,黄帝时巡狩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为时除害。贤君明德幽远则来。”阙。◎醴泉:“醴泉,水之精也,甘美。王者修理则出。”“汉光武建武中元年五月,泉出京师及郡国。饮醴泉者,病皆愈;独眇者蹇者不差。”以下又五起。◎日月扬光:“日月扬光,日者,人君象也,人君不假臣下之权,则日月扬光明。”阙。◎芝英:“芝英者,王者亲近耆老,养

3、有道,则生。”“汉章帝元和中,芝英生郡国。”◎碧石:“碧石者,玩好之物弃则至。”阙。◎玉瓮:“玉瓮者,不汲而满,王者清廉则出。”阙。◎山车:“山车者,山藏之精也。不藏金玉,山泽以时,通山海之饶,以给天下,则山成其车。”阙。◎神鼎:“神鼎者,质文之精也。知吉知凶,能重能轻,不炊而沸,五味自生,王者盛德则出。”自“汉武帝元鼎元年五月五日,得鼎汾水上”起,至宋“从帝升明二年九月,建宁万岁山涧中得铜钟”止,共有铜鼎、铜钟、铜鼓等出土二十一次。◎除以上专条之外,还列有“神雀”、“五色雀”、“白鹊”、“白鼠”、“黄鹄”、“赤雁”、“

4、赤鱼”、“石树”、“白鸽”、“白鹅”、“金鸡”、“赤鹦鹉”、“白孔雀”、“野蚕大如卵”、“花雪”、“石柏”等四十一项。又“汉和帝在位十七年,郡国言瑞应八十余品。帝让而不宣。”在原书所列之九十七种瑞应名目中,我们只摘录了五十六种。就此完全可以看出谶纬符瑞所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了。很显然,它是为封建帝王所造的舆论,是为其歌功颂德的。所谓“祥瑞”,大都是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的变异现象,也有的出自神话传说,而加以附会。尽管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已不觉得奇怪,甚至有的感到可笑,可是在一两千年之前,人们确实在认真地作“伪”。它所导致的结果

5、,虽然无助于封建王位的巩固,却因此留下了一些“瑞应”的美谈,成为后来“吉祥文化”大发展的基础。(4)谶纬的式微谶纬迷信在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在汉代的四百年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吕凯在《郑玄之谶纬学》中谈“谶纬之价值”说:“谶纬之说,虚伪荒诞,然燕、齐方士唱之,秦、汉君臣和之,其盛行也,垂四百余年。此种据阴阳五行、符命灾异之说,而立统垂范,实皆出于迷信,于今观之,似无价值。然而不然。夫谶纬秘文,既有天书之目,则必假符应之验,故必须缘事饰奇,藉物述怪,以神其书。复因谶纬诸书,托名孔圣,依附六经,故与圣贤遗语,经闻要义,多

6、有援引。其中虽有纯驳之別,然若去芜而取菁,亦必有助于征古,自有其价值在,固不可以瑕掩瑜也。”这是对谶纬的整体和历史的评价而言。如果就其具体的內容而言,却为后来的吉祥寓意铺展了很宽的一块地域,并由此通向隐喻的深层。至于谶纬本身,为什么会走向式微,不是出于它的內部原因(尽管內部也是空虛的),而是由于外在的关系。本來,将自然界的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不过是歌颂帝王,粉饰太平。所以说,当在太平年景,无妨将谶纬说得煞有其事,不断向皇帝进献那些变异的动物和植物,作为“符瑞”之征;但天下不太平的时候,谶纬便起了反

7、作用。事物的发展总是相反相成,绝不会只按照主观愿望单方面进行。封建统治者可用来巩固其统治,而反对者也可用来制造舆论,推翻他的统治。因此,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魏晋以来的历代帝王,有不少已感到了这一点。最明显的事实是,民间起义也多是假借谶纬来号召群众.到了隋炀帝时,反声四起,便将谶纬之书焚毀,下令禁止了。不过仍然是禁而不绝。谶纬确实少见,被隋炀帝烧掉了,传世者不多;但图谶已很普遍,早在汉代已流行于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由此转化为“吉祥图”。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图形,千百年来,散见于各种不同的艺术中。(三)隐喻的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8、,不论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都离不开隐喻。有很多事理,特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打个比方,设个隐喻,也就容易说清楚。另一方面,有些不便当面直说的话,举个例子,讲个寓言,对方也就能够领会,不至于尴尬或误会,也不失其面子。这在作文、讲话、谈判、交谊等情况和场合中,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体现出一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