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

ID:53908832

大小:1.20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_第1页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_第2页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_第3页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_第4页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80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年9月第32卷第9期ChinJExpOphthalmol,September2014,Vo1.32,No9·实验研究·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张红敏刘素素陈国铭柳慧窦新岩王素娟李金王丽娅【摘要】背景以往人们通常认为角膜无血管、无髓系来源的免疫细胞存在。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是眼科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常用模型,这些小鼠的角膜是否存在天然免疫的关键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研究实验室常用的C57BL/6J鼠、BALB/c鼠和裸鼠正常角膜的中性粒细胞分布特

2、征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角膜正常、1O~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鼠、BALB/c鼠和BALB/c背景的裸鼠各16只,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成中央区相连的4瓣角膜铺片,并以角膜周边血管缘为界向内以3个同心圆分区。分别用Gr一1一FITC抗体和CD31/PECAM一1一PE抗体对角膜中性粒细胞和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和AR软件测量角膜血管面积并计数中性粒细胞。选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角膜创伤模型,用无菌手术刀片以角膜中央为中心做十字划痕,深度至角膜前弹力层。创伤后即刻(0h)、12h、24h用2g

3、/L荧光素钠点眼,荧光显微镜下以AR软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创伤面积。于划痕后24h取小鼠角膜制备铺片,用Gr一1一FITC抗体和CD31/PECAM一1一PE抗体行荧光染色,比较3种创伤小鼠角膜的血管分布、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实验动物的饲养与使用均遵循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制定的科研动物使用规范。结果正常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别为(1733±237)、(353±96)和(16014-223)个/角膜,BALB/c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3种正常小鼠角膜缘均可见血管分布,BALB/c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小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C57BL/6J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大于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1)。3种正常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血管面积均呈明显正相关(C57BL/6J:r=0.936,P=0.001;BALB/c:r=0.939,P=0.001;裸鼠:r=0.935,P=0.001)。角膜划痕后24h,C57BL/6J小鼠和裸鼠的创伤面积均明显大于BALB/c小鼠(均P=0.000),且以裸鼠的创伤面积最大。角膜划痕后C57BL/6J模型鼠、BALB/c模型鼠和模

5、型裸鼠的角膜上中性粒细胞数目分别为(3340~417)、(1235±337)和(4680~450)个/角膜,BALB/c模型鼠角膜上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少于C57BL/6J模型鼠和模型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种小鼠角膜创伤面积与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呈明显正相关(C57BL/6J小鼠:r=0.805,P=0.016;BALB/c小鼠:r=0.943,P=0.000;裸鼠:r=0.916,P=0.001)。结论不同品系的正常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分布的数目取决于角膜血管的分布和面积,角膜损伤后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目较

6、少的小鼠其角膜创伤修复速度较快,提示角膜血管网部位中性粒细胞的基础状态可能与角膜对感染的易感性以及感染后的早期反应有关。【关键词】角膜;感染;中性粒细胞;疾病模型;动物;C57BL/6J鼠;BALB/c鼠;裸鼠DistributiontraitofneutrophilsincorneasofdifferentstrainsofnormalmiceandtheireffectsoncornealwoundhealingZhangHongmin,LiuSusu,ChenGuoming,LiuHui,DouXinyan,WangSujuan,Lin,Wan

7、gLiya.HenanEyeInstitute&HenanEyeHospital,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People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ang,J口,Email:wangl055@126.COrn_DOI:10.3760/cma.J.issn.2095_0160.2014.09.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0831、81270991);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计划项目(1023004100

8、24、112300410036、11230040093、132102310087);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