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73412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0
《参考答案(淡水养殖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淡水养殖技术》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是公元前460年由范蠡编著的《养鱼经》。2、鱼类常见的体形有:纺锤型、平扁型、侧扁型和棍棒型四种类型。3、典型的鱼类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4、鱼的鳍分为偶鳍和奇鳍两大类,而鳍是鱼体的行动和平衡器官。5、鱼类的产卵条件有:水温、异性、水流和附着物。6、池塘中溶氧量的变化规律有水平变化、垂直变化、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7、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8、草鱼鱼种饲养混养比例一般草鱼占70%,鲢鱼占10%,鲤鱼占10%,鳙鱼占10%。9、确定主养鱼和配养鱼应考虑的因素有市场需求,饲料来源,池塘条件,鱼种来源
2、。10、食用鱼的饲养管理中,生产上的主要经验是,水质应保持肥,活,爽,投饵应保持好,匀,足。11、食用鱼养殖过程中,每日投饵量的确定根据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确定。二、名词解释1、生态渔业: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在总结传统的农牧渔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把养鱼、种植、畜牧、加工、环保、营销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水陆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养鱼模式的统称。2、饵料系数:即饲料消耗量与鱼体增重量的比率。3、养鱼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4、养殖池塘透明度:是用萨氏盘测定水深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5、淡水养殖:是以淡水水体为空间,投入饲料,肥料或依赖水体中的天然饵
3、料,采用各项技术措施,饲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最终取得鱼类或其他水产品,从而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6、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食用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概括说即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7、饲料消化率:指饲料的营养成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百分率。8、侧线:在鱼体两侧,由许多通过鳞片小孔所排成的一条与身体长轴平行的细线9、混养:是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运用相互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有矛盾的一面,将不同种类和同种异龄
4、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10、浮头:精养鱼池由于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毫克/升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三、简答题1、当前淡水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1)市场信息不灵,养殖效益低下2)种质退化严重3)临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4)淡水水产品面临着质量安全问题5)养殖技术陈旧6)病害影响越来越严重22、作为养殖鱼类应具有的生产性能或生物学特性有哪些?1)生长快2)食物链短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4)苗种容易获得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我国对稳产高产鱼池的要求有
5、哪些?1)面积适中,一般在10亩左右2)池水较深,一般在2.5米左右3)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4)池形整齐,堤埂较宽,洪水不淹,便于操作,并有一定的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4、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有哪些?1)饲料制备的情况2)投饲的数量和方法3)水质状况4)饲料的营养成分5)鱼的种类、年龄5、根据鱼类的食性可分为哪几种那个类型?每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1)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鱅等。他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2)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等,摄去大量水草或幼嫩陆草3)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其食谱范围广而杂,有
6、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他们除了摄食螺蛳河蚬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外,也摄食水草丝状藻类水蚤有机碎屑等4)肉食性鱼类。如鳜鱼、鳡鱼、乌鳢,青鱼、黄颡鱼等。他们摄食鱼类或虾类以及大量的水生昆虫和其他底栖动物。6、简述饵料投喂过程中“四定”的含义。1)定质:精饲料要求粗蛋白高,易消化、新鲜和适口。草类要求鲜嫩,鱼喜食,无根、无泥。2)定量:每日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须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以免鱼类时饥时饱,影响鱼类消化、吸收和生长。3)定时:草类宜在上午9点左右投喂,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4)定位:鱼类对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
7、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四、论述题1、详述鱼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当地实际论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答案要点:鱼类患病是机体和外界因素双方作用的结果,前者是致病的内因,后者是外因:一引起鱼类生病的外在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水温的变化,水质的变化,溶解氧的变化。二人为因素,包括: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损伤。三生物因素,包括:一是病毒、细菌等鱼类微生物病或传染性鱼病。二是水蛇、蛙类等直接或间接危害鱼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