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

ID:14894103

大小:6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30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_第1页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_第2页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_第3页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_第4页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河蚌养殖<河蚌的生活>性、食性(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养殖河蚌,饲养水蛭打下基础)

(一)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

2、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但若长期低于此限,河蚌会大批死亡。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二)河蚌的食性<

3、/DIV>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河蚌的摄食种类和数量与水域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有关。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搞好饲养管理,大量培养育珠蚌易消化的浮游生物,使其获得量多质优的食物。
河蚌的摄食方式,是靠鳃瓣和唇瓣上的纤毛作同步摆动,使外套腔的水形成游流,把随水流入的天然饵料集中,以便吞食,因此吊养珠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才能使其良好生长。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河蚌养殖<河蚌的生活>性、食

4、性(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养殖河蚌,饲养水蛭打下基础)

(一)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

5、;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但若长期低于此限,河蚌会大批死亡。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二)河蚌的食性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

6、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河蚌的摄食种类和数量与水域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有关。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搞好饲养管理,大量培养育珠蚌易消化的浮游生物,使其获得量多质优的食物。

河蚌的摄食方式,是靠鳃瓣和唇瓣上的纤毛作同步摆动,使外套腔的水形成游流,把随水流入的天然饵料集中,以便吞食,因此吊养珠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才能使其良好生长。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河蚌养殖<河蚌的生活>性、食性(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养殖河蚌,饲养水蛭打下基础)

7、(一)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