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50288
大小:8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光地反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的反射》教学案例设计青海省湟中县土门关初级中学赵连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实验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学生活动:1.把平面镜放在阳光下,转动角度,在对面墙上可以看到光斑。2.通过平面镜看班上另一组某个同学的脸.提出问题:上述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播放课
3、件:展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学生讨论,交流。(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教师: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结合课本图4-14桥与其倒影,你还知道哪些光的反射现象?请把它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32.【讨论思考】观察图4-2-2,思考: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4、交流总结:光的反射的定义。(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课件展示: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ON: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换句话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遵循怎样的规律呢?【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小组内进行探究(1)把长方形的硬纸板平放在桌面上,再把平面镜竖直地
5、立在纸板上,纸板上的中线ON垂直于镜面。(2)一束光(可以用激光笔获得)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后,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刻度尺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多做几次实验,标清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并将其中3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实验次数入射角i/度反射角r/度1 2 3 (5)将纸板沿ON对折,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重做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论证】:小组
6、交流并展示实验结论。【归纳结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交流:实验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三)光路的可逆性学生活动1:用一块纸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如果使彼此能看到对方,应该怎样做呢?学生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交流展示:要求把实验的光路图画出来进行展示。(学生容易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弄混淆)学生活动2: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由此讨论得出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很容易接受。(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小组实验:用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再用太阳光照在
7、白纸上,说说两种情况下有什么不同感觉。交流看法,试着说明原因。教师点拨:PPT展示图片。小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了解其差异。强调: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播放课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认识)三、课后小结1.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3.光路的可逆性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四、课后检测:见课件五、板书设计: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光路的可逆性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六、作业设计七、课后反思农村初中的学生缺
8、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本学科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汲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