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

ID:53842600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每个教师抓好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正如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为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交流体会提供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平台,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学会积极反思,认真反思,善于反思,努力提高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以下是我对教学反思的一些认识

2、。一、教学反思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自身的教学行为,可以改劣扬优,激起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提升境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2.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3.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形成

3、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效的途径。4.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二、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可以使教学成为自学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由此可见,各个阶段反思的侧重点、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归纳起来,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的成功之举。如在教学过程中能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

4、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灵活处理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这些情况,可以供以后作教学参考,并由此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教学的不足之处。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为日后吸取的经验教训。同时,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

5、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精彩的片段赏析。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很融洽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留下诸多遗憾。因此,最好能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精彩问答,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以此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加以阐述。4.学生独特的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常常会因为偶然触动而产生灵感,时常会有“创新的

6、火花”闪烁。教师应该通过反思,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创造性思维,也是对教师今后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素材,这对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是大有益处的。5.再教时的设计方案。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设想一下:如果再次教这部分内容

7、,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三、教学反思的途径1.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合理”,怎么才能避免“不合理”等举一反三的思考。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角度来看,认识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3.从转换知识系

8、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4.从转换时空处反思。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5.从联系对比处反思。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6.从事物本质处反思。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