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42597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方山子传-许冬13-12-09[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省西安中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知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为与精神追求。2.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透过细节描写赏析方山子的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方山子的行径及精神风貌的解读,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
2、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知道“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吗?(幻灯片展示)“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知道这个可怜的“龙丘居士”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先生的《方山子传》,全面了解一下方山子的人物形象。板书:《方山子传》二、出示教学目标:(见前)第5页(共5页)陕西省
3、西安中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质疑,解疑。2.练习题,检查预习。四、课文研读。(一)简单说说方山子给你怎样的印象?提问,学生各抒己见。(二)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提问明确:异。(三)“异”就是奇怪,因为奇怪,苏轼在文中提出了许多的疑问,试着找出这些疑问。提问明确:四个疑问:1.何为而在此?2.而岂山中之人哉?3.此岂无得而然哉?4.方山子傥见之与?(四)释疑1.疑问一:何为而在此?这是两人相遇时苏轼问方山子,作者没有写方山子的回答,能说说方山子为何在此吗?明确: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
4、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1)此前方山子有着怎样的经历?明确: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板书: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侠士方山子壮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学士老年——无所遇合,遁于岐亭——隐士第5页(共5页)陕西省西安中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这是方山子的人生三步曲。“何为而在此?”是两人相遇时苏轼的疑问,那么,两人相遇,方山子又有怎样的反应?提问明确: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惊讶是因为不知道苏轼为何到
5、了这里,当苏轼告诉他以后,方山子为何“仰而不答,俯而笑”?(2)方山子为何“仰而不答,俯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学生讨论、交流。大家一起欣赏了关于方山子的这处细节描写,并品出了不同的味道,细节的动人之处就在这里。2.疑问二:而岂山中之人哉?方山子真是个隐士吗?生齐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提问明确:作为真的隐士,本应无欲无求,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而方山子却是“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可见他并未达到和光同尘的境界,这也就难怪苏轼有此一问。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说方山子是一个
6、隐士,那么,他也是一个不同于一般隐士的隐士。明白了这一点,来看下一问。3.疑问三:此岂无得而然哉?(1)方山子有得吗?提问明确: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屋舍简陋而家人自得,尤其是曾经“河东狮吼”的柳氏做到这一点更不容易。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提问明确:“一箪食,一瓢饮”,“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家人尚且如此,方山子可想而知。通过家人侧面烘托方山子形象。(2)为何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提读第四节,余思考。讨论。提问明确:荣华富贵弃之如敝屣。没有看的开的人恐怕很难割舍这些东西。方山子舍弃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却获得了心灵上
7、的优游自得。写方山子到这儿其实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荡开一笔,写“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4.疑问四:方山子傥见之与?第5页(共5页)陕西省西安中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方山子能见到他们吗?(五)拓展苏轼为何要给方山子作传?提示:可以结合写作背景、苏轼经历,也可以结合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尤其是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来体会。材料补充:1.乌台诗案: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从苏轼诗里一句两句的挖出来,断章取义地加给苏轼很大的罪名。(1)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是苏轼说自己没有把法律的书读通,所
8、以没法子使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君,结果却被指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2)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东海龙王如果知道皇上体恤民情的一番好意,就把这钱塘江甚至把这东海变成万亩良田,那老百姓不就不去弄潮了。说苏轼是指责兴修水利的措施不对。其实东坡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