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35458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8
《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技能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技能培养摘要: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较快,对人才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提髙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则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针对高职电算化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措施,希望对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技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会计电[化给企业带来的便利,他们需要引入大量具有娴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的人才。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技能人才,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电算化技能的培养。、高
2、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仅开设会计软件中的财务部分,只对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财务报表系统进行详细的讲述,而忽视了供应链等相关内容。而目前,供应链在企业中地位与日俱增,这与高职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不符。除此之外,教学中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账务处理,而对于会计凭证、账簿的打印、装订、归档等没有涉及,没有全方位地模拟工作环境、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工作岗位,仿真性不强。(二)缺少与企业的结合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都以校内实训为主,在专业机房中模拟某一企业一个月的
3、经营业务,虽然所使用的资料都具有仿真性,但未能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岗位职责模糊,所以学生学习的氛围与实际的环境相差很大。大部分学校没有固定长久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缺少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学生也无法真实体会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工作的感觉。(三)师资方面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故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娴熟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目前大部分髙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大部分的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走进学校,虽然理论知识过硬,但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不能及时地把在企业实际工
4、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向学生传授,而双师队伍的匮乏势必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电算化技能的培养(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融会计、计算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掌握常用的会计软件,还能够随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会计软件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的维护。教师不能脱离实践,应定期地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另外,教师应深入企业实际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部分学校不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学习的机会,还有部分学校即使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
5、没有发挥作用。只有教师真正地不断走进企业,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针对企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兼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对所教授的相关知识得到升华,增加和积累实验教学的经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很多院校实践教学受到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内容欠缺。所以应尽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争取完成财务与供应链的所有内容,并适当增加利用会计核算模块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相关部分。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都采用
6、的是混岗运作方式,每一位同学都身兼数职,如ADMIN、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独立完成一套账的所有内容。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但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无法理解会计分工及会计凭证在企业中的传递情况,所以应在原有的实验方式基础上增加另一种实验方式——分岗运作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仿真模拟实验过程。这种真实、直观的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各个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熟悉各个业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还可以了解财务部与企业内
7、其他部门及外部企业的财务关系,全面掌握各项业务。(三)以赛促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演练,然后学生练习,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技能,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年教育部门都举行各种大学生技能大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大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2011年的全国第五届'‘用友杯”技能大赛中我院取得了辽宁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有效地鼓舞了其他同学,大家互相学习
8、、互相探讨,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总体来看,能够真正实现长期有效、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有限,根本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有效的合作机制还未形成,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为了使校外实训基地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