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

ID:53827485

大小:11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8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_第1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_第2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_第3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_第4页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校本教研教师顾云单位中江县仓山镇中心学校课题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作者:朱自清)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在同年级12个班处于中偏上的水平,听说读写思查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但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因学校多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和较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刘力、王文戴、易子洋等同学能通过自己的诗文朗诵或动情讲述,感动在场的每一个

2、人,他们的文章有的在征文大赛中获奖,有的在报刊上发表。尽管如此,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祸不单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行文的思路;(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2、过程与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净化自己的心

3、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一)导入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

4、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7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

5、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三)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

6、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段):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

7、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第七段):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1-3小节,初步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1--3节  (1)指名朗读第1节。  (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来”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  1923--1925年;开篇点题。  (3)读第二节,思考:  ①“那年”是哪一年?  ②“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

8、意思?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  ③“我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  “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  ④父亲的那句话包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