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ID:53783949

大小:1018.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4-26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1页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2页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3页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4页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语文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两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孟子和《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

2、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和《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

3、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guōsùyùpà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城非不高也。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预习与交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机、机会;一说天气和时令。地理优势众人的

4、团结一致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内城。三里,这里指面积,方圆三里。外城围疏通文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指装备精良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泛指粮食疏通文意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是限制,作动词。巩固国防

5、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极点通“叛”,背叛。归顺,服从。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疏通文意文本探究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文本探究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例1: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例2: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守一方而言)。文本探究3.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不是,作者论述的不是军

6、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继承孔子的思想,极力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经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虽不见效,而他的“仁政”思想已昭明天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非常厌恶、极力反对战争的孟子大抵不会去研究怎样夺取战争的胜利,他考虑的只能是怎样行“仁政”。本文确实用了不少笔墨去论证军事问题,但这只是表象,只是凭借,本文的最终目的是论证政治问题。本文的意图是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告诉人们通过行“仁政”来统一天下,而决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夺取战争的胜利。文本探究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作者的

7、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得出的推论。文本探究5.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推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

8、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治国人和人和得道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孟子名言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