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71510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6
《国学经典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字经》教学设计一例 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牢记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一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尤其是学习方面,更是留下了几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请问,这本书名称是什么?(《论语》)你能否背上几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希望同学们能像孔子说的一样,学习才能更加扎实,长久。 2、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三字经》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而且当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中,去触摸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
2、 二、学习第六节上半段 1、出示幻灯片:经既明......及老庄。 2、全班齐读。 3、学生自读理解。 4、同桌互相讨论。 5、自由回答。 6、教师插讲(幻灯片出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属于儒家经典;“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他们写的就称为“子书”)。 三、学习下半段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习如同蜜蜂采蜜一样,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们如果学了经书和子书后,就可以去学习史书,因此这下半段的第一句说
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幻灯出示) (一)1、全班齐读。 2、请同学们大概说说意思。 (二)、出示幻灯:“自羲农……最长久”。 1、全班齐读。 2、个别读。 3、自由交流。 4、自由回答。 (三)接受挑战: 1、挑战第一关——文中知识关:在我们学习的这一段三字经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幻灯出示):(1)“三皇”是谁?(伏羲氏、神农氏、黄帝)(2)“二帝”指谁?(唐尧、虞舜)(3)“三王”指谁?(禹、汤、周文王)(4)家族天下从什么时候开始?(夏朝) 2、挑战第二关——文外知识关:(出示唐诗) 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 闲行气貌多
4、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王是何物。 问:“五帝三王”是指谁?(五帝: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唐尧、虞舜;三王:禹、汤、周文王) 3、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炎帝和黄帝的后人,同喝黄河水,又称龙的传人。教师顺插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4、你听说过“大禹治水”故事吗?(插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夏朝) 6、在周文王、周武王与商纣王发生的战争中,有一部神话小说就反映了这段故事,这部小说是什么呢?(封神演义)你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吗?(让学生说说这其中的一些故事,然后导出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幻灯)
5、,再引出周朝江山八百年的传说) (三)指导朗读、诵读 四、齐读全文、背诵 五、谈学后感受。 六、齐唱《历史朝代小曲》 (教师出示自作词作曲的歌让学生唱) 历史朝代小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师小结: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七、布置作业:搜集秦朝到晋朝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教学把握《三字经》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新知,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学习历史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
6、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一、采用“挑战”的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次“挑战”让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课外,实施了知识学习的迁移。其二、涉及的知识面广。有关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有关于古代传说的故事,有涉及小说,有涉及朝代,有歇后语的积累等。其三、以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朝代,可谓独具匠心。其四、以诵读促记忆。《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字三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读的节奏,便于学生记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崔兴君一、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二、教学目标1.引领学
7、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