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

ID:53761062

大小:445.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4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_第1页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_第2页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_第3页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_第4页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9月洛阳师范学院学报Sep.,2013第32卷第9期JoumMofLuoyangNormMUnive~ityVo1.32No.9回望家园:刘海潮散文诗中的怀乡情结——兼论生命节奏与诗郭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北京100732;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诗人刘海潮的散文诗集《谁领我走过那个村庄》为我们重构了一个心灵、文化、精神三合一的乡土家园——“那个村庄”,它是诗人怀乡情结书写的诗性之根。对于乡土家园的重构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乡愁”美学传统的一种延续,而且折射出了当代人普

2、遍存在的由双重生命节奏形象所引发的文化对抗。作为一种具有宗教感和慈悲心的柔化表达方式,这一选择性的批判力量使我国传统文学中农耕文明的诗意塑造这一主题具有了悖论性的美学特质。这实质上是后现代以来文学艺术为了克服现代文明中过度膨胀的理性生命节奏所塑造的文化霸权而采取的自我救赎方式。关键词:怀乡情结;文化对抗;农耕文明;诗意塑造;灵性复归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13)09—0018—05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郭伟(1974一),女,河南尉氏人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博士后,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形式美学。怀乡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对于生于二》)有催人泪下的两界相隔之痛:“我画过水彩的水小村庄,长于小村庄,最终却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塘没水了,我写过诗歌的荷塘没荷了。春风里的垂柳步伐,沿着求学或求职道路辗转失落了土地而客居在拂面,夏日里的荷花映红,秋月里的浣衣槌声,冬雪城市中,并不断被城市化的一代人来说,怀乡情结更里的残藕莲蓬⋯⋯都随着东地的那片麦地,麦地里的多的是直接来自述作者最纯真的童年记忆。这记忆生那片树林,树林里的那座

4、坟茔,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长在小村庄的泥土之中,结实着香暖淳朴的母爱,滋痛!”(《明天清明》)还有蕴含着氤氲青草味的哲养着温柔敦厚的人格,催发着简单美好的向往,引领思:“我的村庄,风随着往事掠过的村庄,月色下静谧着风轻云淡的哲思。如水的村庄,正沿着芝麻所指的方向,种植汗水,收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乡土中国,“人同土地结合割梦想。”(《我的村庄》)由此,那滋养着五彩童年的在一起,生于斯,死于斯。土地生产四季循环不已”,沉甸甸的母爱,那“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人生大这个循环,“构造了乡土社会人的特点”o[H37

5、在这一意痛,那执着于美好向往的赤诚,都化为一种大“乡义上,乡愁可以说是一种美学。¨因为,这盛着满满愁”,踏着传统与现代交替变换的鼓点,为我们遭遇一个四季的“小麦棉花”“番茄冬瓜”和“鸡鸣犬吠”的后现代语境之后的心灵辟出了一块炊烟袅袅的绿洲。乡土,一头儿养着生,一头儿葬着死。这乡土之上,栖息着我们的家园;这乡土之中,维持着我们的衣食住一、由双重生命节奏形象所引发的文化行、婚丧嫁娶;这乡土之外,是我们回望家园时渐行对抗渐远的背影。近代工业革命之前,或者说在经济方式发生实质诗人刘海潮就是这样一个怀乡情结的书

6、写者。他的散文诗集《谁领我走过那个村庄》自塑了一个家园性变化之前,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化差异回望者的形象,以家常的口吻、细腻的笔触、凝重的较小,城乡之间的距离似乎仅仅是空间上的。所以古心绪、散逸的情怀为我们重构了一个厚重的心灵、文典诗人的怀乡情结往往借助书写月亮等意象来完成对化、精神三合一的乡土家园——“那个村庄”。这里有空间距离的克服。浓得化不开的断肠呼唤,那声声呼唤里回荡着让人一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的运作使城乡之间出遍遍咀嚼的神圣母爱:“除了亲娘,谁还会在锅台边,现了鸿沟。虽然空间距离

7、可以借助交通、现代通信设在厨屋里,在大街上,一声声——一声,又一声。用乡施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介的革新而日益缩小,但这丝毫里短语,用豫东方言,叫着我的乳名。”(《正月二十无助于填补鸿沟。因为这一鸿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l9·更是文化上的。正由于此,任何一个进城者,都无法刘海潮塑造的这个“故乡过客”——“我”,分明避免地成了一个矛盾体:生命的节奏中,一半仍归属与鲁迅《故乡》中的那个“我”、周作人《乌篷船》中的于田园或故乡,这就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那个“我”遥相呼应着。

8、他们都以故土“异乡人”的身生命节奏;一半则需要努力地去适应城市,这是一种份在归乡。不同的是,对于故乡而言,鲁迅和周作人经过现代文明熔铸的理性生命节奏,生活被不分昼夜塑造的那个“我”是“看着”,又“被看着”,故乡还在,的工作、挣钱、消费与人际关系等填充着,我们可以而且是乡愁的寓所。因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大家庭还通过刘海潮的《流水账》一诗来窥知一斑:“省城里来在,由母亲意象象征的心灵家园还在。而刘海潮塑造了个记者记者来的时候我正在写博客我写东西的时候的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