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0903
大小:124.7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4
《和谐班级创建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始和谐班级创建研究重庆市梁平县实验小学(405200)阙太凤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创建一个积极向课纪律》等,但一个年级或整个学校制定的条款基本一致,上、有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优这显然是学校或年级统一制定的。第二,几乎所有的制度都秀班集体应该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个成员身在其中都能要求学生怎么做,却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第三,有些感受到关怀和尊重,感受到鼓励和温暖。这个优秀的班级还班级的制度多年来都一成不变。而有的班级的制度却朝令夕是一块吸铁石,虽然班级中的每个
2、成员都性格各异,但它能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者定一套,做一套。这种不严密将每一个成员都牢牢地吸附在自己周围,不离不弃,百拆不又缺乏激励性的规章制度,是不适合学生或班级的个性发展散。因此我们说要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得首先把这个集体的,有时还会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这就违背了我们构建成和谐的班级。和谐,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字眼,我们千制定规章制度的宗旨。如何让班级规章制度既科学又严密秋万代都在赞颂她,她承载着历史,又不自觉地打上了时代呢?(1)以《小学生守则》、《Et常行为规范》为前提,根的烙印。
3、新时期的“和谐班级”,我们将赋予它新的内涵。据本班实际,制定出相应的班规、班纪。(2)班级的各项制新时期的“和谐班级”应充满人文性、创造性和持久性,它度都应由师生共同商讨、共同研究而建立起来,并且还应制应该具有这些特征:(1)融洽的师生关系;(2)积极向上订一套完善的评价制度。(3)班规、班纪要有稳定性,一旦的班级文化;(3)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4);生动活泼制定,师生都要共同遵守,若发现有违反班规班纪的学生,的班级活动;(5)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等。无论他是谁,都一律按制度执行。(4)班规、班纪
4、也需要不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和谐班级扬帆。断改进,不断完善,但应有一定的周期性。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亲”字道出了师生之四、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活动,为和谐班级助航间融洽而亲密的关系,一个“信”字道出了融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是活跃分子,正式群体不吸引意义。虽然新时期赋予了我们教师新的角色,但“传道、授他们,非正式群体就会吸引他们。学生一旦被非正式群体吸业、解惑”仍然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只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引住,就必然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制止或融洽了,教师传
5、播的道理,传授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的队伍会逐渐壮大,将给班级带来严才会完全接受。反过来,学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就会对教重的影响,甚至会让一个优秀班级成为一个差班。只要我们师更加的尊重,对教师的行为更能理解。但由于受传统的教细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组织纪律较差学习氛围不浓的差班,育思想和观念影响较深,教师的许多言行仍阻碍着师生关系每天除上几节文化课外,根本没有开展过有意义的活动,学的正常建立,比如有的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总是冷嘲热讽、生任其自由散漫,这样的班级往往就会产生“小大王
6、”(现恶语伤人,体罚和变相体罚仍在发生;有的教师高高在上,在的孩子称的“老大”),“小大王”有了一定的地位就会神情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对学生提出的异议和反驳表示不控制全班,由他发号施令,让班级制度形同虚设。这时,什理解甚至反感⋯⋯如此种种现象严重地伤害着师生之间的感么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哥ll']JL义气等不良现象随即产生,情。作为师生关系主动方的教师,要彻底明确自己肩上的责教室里便无宁日,随时就可能发生“战争”,说不准哪一天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引领着自己的学这些风气就会蔓延到
7、别的班级去。生登上和谐班级这艘航船扬帆起航。(1)尊重学生——做学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班级和谐持久。生人格的守护者。(2)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班级凝聚力的强弱与班级和谐的程度、班级和谐持续的友。(3)加强道德修养和个性修养——与学生一同成长。时间成正比,在班级建设中,我们都希望班级和谐能持久下二、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和谐班级导航去,因此我们强调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增强班级的凝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会中学》一书中说过:“用环聚力。在众多的研究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
8、成教育对班级凝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聚力的影响却被人们所忽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习惯决定性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班级文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被当今的教育界提得越来越化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领域。它致力于培育学生深厚的文化响。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呢?在过去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底蕴,将优秀品质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使外在的思想品德中,对学生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而德育又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使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