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

ID:53755188

大小:879.3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3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_第1页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_第2页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_第3页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_第4页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江北到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O一四年第二期从江:ll'flJ江南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分区推行的原因及影响杨红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天津300204)[内容提要]由于江北与江南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1934年,江苏省分区推行保甲制度。江苏省保甲制度从江北到江南的推行方式,既是基于江北匪患重于江南、稳定江北社会秩序的迫切性考虑,又是基于江北政治地位弱于江南、政治决策中先易后难的策略性考虑。这种分区推行揭开了江苏省施政重心北移、重塑区域政治格局的序幕。抗战前江苏省保甲制度的分区推行,展现了政治决策与地理区域的互动关系。[关键词]江北;江南;江苏

2、;保甲;分区推行[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2x(2014)02-0074—12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江北各行政督察区开始举办,其余各区以次施切,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政治活动具有行。”④1934年4月1日,江北的南通、盐城、淮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中国政治史的研究更阴、东海、铜山五个行政督察区所属28个县先多关注政治思想或政治制度,缺乏对人与人及行举办保甲,取消闾邻组织。同年11月1日,人与地同时存在交叉关系或者三角关系的研江南及江都地区所属33县一律举办保甲。那究。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

3、内政治地理学逐么,江苏省保甲制度为何要从江北到江南的推渐出现了许多成果,但其大多是以全球或国家行?这种推行方式对地方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尺度为研究对象,较少以地方尺度为研究对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考察象。研究政治过程与地理区域关系显得迫切。政治过程与地理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求教同样,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国制度的研究,于方家。也基本以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考察为主,更多关一、分区推行的前提:注保甲制度的理论及其实践,很少从政治地理江北与江南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视角讨论区域差异如何影响保甲制度的推行。从全国范围来看,民国保甲制度是从江西、湖

4、江苏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才正式建省,北、安徽和河南等国共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逐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居长江、淮河的步推广至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区。江苏省作为下游,大运河纵贯南北,地理上跨越南北,兼具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1934年,该省保甲制南北色彩。全省面积lO.26万平方公里。地貌度时采取了自北向南的推行方式:即“先指定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基金项目]2013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二十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乡村权力结构变迁研究”(SZ13YB0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

5、甘宁边区卫生史研究(1937.1945)(11XDJ00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研究”(13CZS037)。[收稿日期]2013—11—15·74·网密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宜于耕种和灌溉。河床,导致沿河两侧不断决口泛滥,河湖沟渠淤自宋代以来,工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社会风气塞,江北泄洪能力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⑩较为开放。其次,黄河夺淮使得淮河下游形成了大量碱土在一般用语上,人们依长江为界将江苏分地带,农产量极其低下。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为江北和江南两大区域。清代的江苏设立了农民很少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手工业也

6、江宁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一个治江宁,一个治没有表现多大的兴趣。基础农业在低水平运苏州,分别统辖着江北和江南地区。因自然环作,商业生活相当萧条。再者,黄河所携泥沙境、历史基础和区位条件的不同,江苏省自南向改变了运河沿途和两侧的地貌,致使漕运梗阻。北的社会经济发展呈阶梯状递减。1935年江为了保证漕运畅通,明清两代在黄淮交汇处进苏省财政厅长赵棣华的观察为我们展现了这种行了大量治理工程。1855年,黄河北徙,运道区域差异:“京沪一带,所见田野,密树如帐,所被黄河冲断,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过市镇,商旅喧闹,以为江苏之富,名实相符。捻军起义,庞大的

7、军费开支使得清政府无力经江北一带,即觉减色。高宝以南,犹有江南气营漕运,而新式海轮引进使得海运逐渐取代了象。淮安以北,则大不相同。清江浦以北,则满漕运,江北失去了河防重地和漕运要道的战略目荒凉,与江南判若天壤。淮河故道,因黄河南地位。最后,徽籍盐商的衰败和淮南盐业生产迁之后,挟沙淤垫,转而北徙。并淮水之流道而的下降,使得江北城市衰败,商业化水平很低。湮没。黄沙千里,朔风怒吼,数步不能辨物。吾徐州一带几乎不与商业资本发生关系,各县县人履勘导淮之土地人民吃水为艰,何谈灌溉。城拥有的店铺数量甚至不及江南一个小市镇汽车颠簸于大提之上,淮南树木已稀,淮北则

8、不多。观察者声称进入邳县县城“如同走入乡村毛之白地(碱性未除)到处可见。”⑦另外一位名一样”。@叫曾济宽的人也有类似的观察:“大江以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