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5513
大小:31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汉唐时期“大汤剂”在宋代的传承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杂志2014年2月第55卷第4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4,Vo1.55,No.4DOI:10.13288/j.11—2166/r.2014.04.003汉唐时期“大汤剂”在宋代的传承及应用宋佳,傅延龄,丁毅(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管理学院,北京市朝阳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摘要]宋代盛行将中医古方汤液改为煮散。在此期间,用药剂量
2、和煎服方法与汉唐时期方剂一致的“大汤剂”仍有继承与应用,尤以庞安时与陈自明二位医家为代表,另有少量散见于其他医籍。汉唐“大汤剂”在宋代主要应用于病势重者,其应用较少与其具有一定的临床风险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关。而“大汤剂”在盛行煮散的大背景下依然能传承下来,体现了当时医家对“以散代汤”的质疑及中医病证与方药剂型关系的若干思考。[关键词]大汤剂;庞安时;陈自明;散剂1“方药剂量流大坝”现象们仍可依稀见到汉唐医学之余绪,在散剂盛行的同时仍可见到汤剂大剂量应用的范例。追寻汉唐时期与汉唐时期大剂量应用汤剂相比,宋代的药物“大汤剂”
3、在宋代的应用情况,对于研究中医方药用量很小。概因宋代盛行煮散,将古方汤剂换汤为剂量的传承与演变、经方本原剂量及方药量效关系散,导致汤剂临床用量较之汉唐时期普遍下降。我均具有重要意义。们研究发现,宋代是中医汤剂临床用量的重要转折2汉唐“大汤剂”在宋代寻踪点。汉唐时期的汤剂最常用的衡量单位是“两”(以《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大汤剂”一词首见于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方》及《外台秘要》为代表),而宋及之后的明清论》一书“太阳证”篇“芍药甘草汤”条下,原时期汤剂最常用的衡量单位是“钱”,前者之文是:“仲景方云:一剂尽,
4、病证犹在者,更作减“两”约合今13.8g,后者之“钱”约合今3~4g半之剂,此古方一剂又加其半,庶可防病未尽而服(宋1钱合今4.1g,明清1钱合今3.7g,民国1钱之也。有不禁大汤剂者,再减半亦得”l8I8。此后又合今3.1g)¨,剂量差异之显著可略窥一斑。另有见于宋代杨俊的《杨氏家藏方》卷第三中的“回大量数据表明,宋代方药平均用量仅仅相当于汉唐生散”条下,原文为:“治伤寒失下或成坏症,谵时期的1/3~1/5,部分方药用量仅仅为汉唐时期言妄语,⋯⋯舌缩神昏不能服大汤剂,但服此药一方药用量的1/9,甚至更小。中医代代相传,师呷
5、”E93。此二处均指若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汤剂,徒授受,子承父业,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薪火当适当减少剂量,或改换剂型再图救治。另外,我未断。为什么到了宋代临床方药用量竟然骤然出现们整理文献发现,虽然宋代盛行煮散,但应用汉唐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假如我们把历代医家方药临床“大汤剂”的例子仍不胜枚举。用量比作一条河流,称之为“方药剂量流”,它怎宋代医家中对汉唐“大汤剂”应用最为娴熟么会在流经唐代末年特别是流经宋代的阶段,骤然者首推被誉为“北宋医王”的庞安时。纵观《伤“高空坠落”。我们以为,方药剂量流在宋代一定寒总病论》中所载诸方,
6、多数以“大汤剂”形式也遇到一个类似于三峡大坝的力量,或可称之为出现,共计121首,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20味药“方药剂量流大坝”l7。。作为汉唐时期方药临床经物有半夏、白术、芍药、柴胡、大黄、茯苓、桂验的传承阶段,在宋代这个重要的历史断点上,我枝、甘草、葛根、干姜、生姜、黄连、黄芩、麻黄、人参、石膏、细辛、知母、升麻、当归。由于该书是一部伤寒研究著作,其中收录了大量张仲景中医杂志2014年2月第55卷第4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4,V01.55,N0.4方,故而我们将这2
7、0味药物的剂量范围和平均剂也”_】。“。∞。这里所说的“依古法施治”,当指用量与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相应剂量指标进行药剂量、煎服方法等皆应遵用古方。该书中载录的比较,结果如表I所示(其中《伤寒总病论》中诸多方剂皆承汉唐“大汤剂”之遗风,如“治妊药物剂量按1两=41.3g换算,《伤寒杂病论》中娠遍身痛,或冲心欲死,不能饮食。白术五两,黄药物剂量按1两=13.8g换算)。芩二两,芍药四两,上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表1《伤寒杂病论》与《伤寒总病论》中三服”_lU_;再如“治妊娠冷热,腹内不调,致胎常用药物剂量对比(g)不安。艾
8、口一[--两,当归、干姜各三两,川芎四两,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四服,不过两剂”H。等等。这些方剂的用药量与汉唐“大汤剂”基本处于同一剂量水平。宋代其他医著亦有偶用“大汤剂”者,但不似庞安时、陈自明二人应用较多,一般只是针对特殊病例而设。例如:①许叔微“治发背方”,用“草决明一升,生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