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52330
大小:482.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3
《文学性问题与章太炎的启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Mar.,2014第1期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No.1文学性问题与章太炎的启示钱雯(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当今关于文学性的讨论,主要从现代语言学视野出发,很少考虑到中国文化中“语”和“文”结成的知识背景,这使有关文学性的讨论附骥于西方文论,影响到讨论的效果与针对性。本文在中国语文学土壤中展开对文学性问题的探讨,以章太炎的文字、文学观所构成的系统为参照,为讨论中国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一种启示。关键词:文学性语文学章太炎中图分类号: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8—9853(2014)01—057—07文学在当今时代遭遇“困厄”,也激励学界努力作文学性研究。这个题目在当代的展开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起点和凝聚点。一是回溯经典文学作品,提炼文学之为文学的形式、功用、结构、本体、机制等,为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划定疆界并提供论证。这里包含了作为其前提的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意识。二是在文学与非文学区分的基础上,扩大文学研究的领地,把非文学包含于其中,提出文学性并不是文学的“专有属性”,而是“播撒”在一切文学与非文学文本中的话语属性,文学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文学性,认识和研究作为总体的文本世界。两个方向的逻辑指示着当今文学研究的两种规划和设计
3、,显示了文学性问题在当今文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和迫切性。还有另外一种路向,即从文学的时代困厄中深沉感受到人的生存困境,文学危机因而也是人的存在和生存危机。文学研究的任务,不仅仅是在学科意义上认识和界定文学性,尤其需要以实践的姿态,坚持人文理性与价值,发挥文学的人文品格,积极主动地参与当代精神文化建设。我把这种意义上的文学研究,看作当代语境中广义的文学性研究。在此意义上,文学研究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呼唤,包含着基于历史和理l生的价值关切,是从困厄中激发的一种自觉的担当。文学性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包含特殊的价值立场,从这个问题开掘的研究路向和结果,也都指向和寄托特定的价值意义。罗
4、曼·雅可布逊在1919年提出Literaturnost(“文学性”)一词,作为文学研究学科所处理的特殊对象,引起后来关于“文学性”问题的研究和争论。有学者考掘雅可布逊提出“文学性”说法的语境,引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重要文献《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为参照,指出在形式主义文论背后有一个潜在的政治文本。⋯这对于理解“文学性”问题及其价值立场有着启示意义。德里达在宽泛的文本意义上展开哲学阅读和解释策略,在哲学文本和文学文本的书写中发现“隐喻”这种共通的文学性,把“书写”的历史视为“隐喻的历史”,由此人手,瓦解文本的结构和形而上学。他谈到解构的“介入性”:解构一直都是对非正当的教
5、条、权威与霸权的对抗。⋯⋯它总是一种肯定的是。首先对思想说是,对那种不能被还原成某种文化、某种哲学、某种宗教的思想说是。对生收稿日期:2013—10—11作者简介:钱雯,男,1969年生,安徽安庆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09—10D140)。57活说是,也就是说对那种有某种未来的东西说是。对要来的东西说是。假如我们想通过记忆去改变事物,那是因为我们喜爱将至的生活甚于死亡或者完结。因此,对思想、生活与未来来说,不存在终极目的,只存在无条件的肯定。j【n”显然,解构主义的“文学性”观念中不无价值的决断,解构的策略生
6、成于它走向未来的历史记忆中。文学的困厄确乎需要我们回到历史。受各种学科建制、社会建制、科学水平等的影响和制约,文学研究总是在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中运作和提出问题,文学性问题的提出可以被看作各种机制运作的一个结果。它对专业性的要求既与文学有关,也是向各种学科建制、社会建制争取文学研究的生存地位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非历史的。但是,另一方面,文学本身却并非一种斩钉截铁的非历史性存在,它对情感的表达、对人类形象和尊严的表达有着体制难以敞明的非物质性、非实在性一面,这使文学始终具有越出物理时间尺度、回到自身历史的品格和趋向,所谓文学性,也就具有历史性。汉斯一乔治·鲁普雷希特从比较
7、文学视野推论道:比较文学研究“尚待阐释的‘种种系统’真正的条件地位如何呢?它们的地位如康德所说是超验的吗?或者如胡塞尔之言处于‘本相还原’之中?”不管是属于某种信仰状态、某种古老观念的主观现象,还是按照某种认识观无法演绎的难题,各种比较文学结构观念“始终呼唤着研究人员的‘正题意识”’。1]J(P92-93)这里包含着把比较文学研究进一步引向复数的文学、引向知识生产得以成为可能的基础上去的意愿,在此意义上,文学性表现为与各自历史相结合的复数形式。我国当今文学性研究,取真正对文学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人文立场,遵循历史规律。这是由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