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

ID:53746865

大小:376.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_第1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_第2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_第3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_第4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4期枷(社会科学版)V01.3O.No.42014年7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Ju1.2014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刘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广东珠海519087)[摘要]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和精细的制度设计,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仅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公法保护;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主体、内容和保护期的要求以及来自“公共领域”理论的限制,压缩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产权进行立法

2、的空间;超越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和权利框架,创新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进行知识产权立法,将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进程。[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私法保护;知识产权立法;“公共领域”理论[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40(2014)04-0036—05在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又于2011年2月25日通维度,一直彰显着两种目的迥异的不懈努力:一方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面尽一切必要的规范和手段来保护作为私权的知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3、进一步正式运用立识产权;另一方面却严格地维护来自于“公共领法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域”的自由和正当需求,从而对作为私权的知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立法体例产权进行必要的限制。这种私权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二元划分,导致了整个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特殊性在保护同时兼具公、私双重属性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明确了非问题上陷入两难处境:若不适用知识产权法对传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则导致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资源快速流失;而若适

4、用知识产法对传统文化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源进行保护,却将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理和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规定——众所周知,传统文化资源往往没有明确产同一般知识产品相比较,具有如下特殊性。的权利主体,而且一般也早已超出知识产权法所1.创造主体的集体性。规定的相应保护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著作权法所保护作品的一在这种两难处境下,基于各国传统文化资源个明显区别即在于两者创作主体不同,作品一般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获得法律保护的迫切性,2003具有确定的作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由某年10月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个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产公约》。在我国,国务院早在2005年已就加强2.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相应意见,随着形非物质文化遗产侧重保护的不是满足人们物[收稿日期]2014.05—1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砖国家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研究”(13BGJ027)的相关成果。[作者简介]刘志(1975一),男,河北定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研究。36质需要的物质产品,而是满足人们精神领域需求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制度、项目名录制度和传的主要以

6、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智慧结晶。但是,这承传播制度等,强调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包括物质性的对护工作上的重要作用,还明确了各级政府以提供象,这一点可以从定义中“实物和场所”的表述体场所、经费等多元形式进行支持的责任。现出来,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行政保护的基之一。本措施作了规定,但仅有的四十五个条文显然不3.要素的丰富性。足以应对现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从杂情况。公法保护的方式,只是总体上保护某种口传文学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五大类非

7、物质文进入名录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未涉及其中文字、美化遗产种类。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包罗术、舞蹈、杂技等局部要素的著作权保护,未涉及了丰富要素的总括性概念。道具、实物的技术方案的保护,也未涉及遗产要素4.开放性。的商标权保护。因此,仅靠公权力保护非物质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并非封闭不变的,在化遗产势必难以应对现实中情形复杂的侵权其传播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新的要素注入,从而行为。增添和显现其活力。在我国许多已经列入非物质2.私法保护。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或民俗中,过去有放鞭炮、舞(1)关于“无形文化标志权”。狮子、贴对联、包粽子、吃饺子、

8、送灶神、祭祖先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体要素的私法保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增加了欣赏晚会等护,有学者撰文提出“无形文化标志权”的特别权方式。利模式。该观点认为:“无形文化标志权是一项5.传承性。特别权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