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

ID:53739005

大小:361.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21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_第1页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_第2页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_第3页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_第4页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可能的宽恕与有限的“宽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文瑾有限的]觅恕L不可能的觅恕与半个多世纪来,关于“二战”,特别是对于“Shoah”(对犹太人的灭绝),在各种正义与和平力量的推动之下,西方社会兴起了多种多样的回忆、争论、反思,在民间和官方都出现了忏悔乃至宽恕的声音。与此同步,知识界也出现了有关历史与宽恕的哲学讨论。这些讨论主要以“战后”为背景,思考在经过一个“极端恶”的世纪后,人们如何面对过去。历史,尤其对于以民族或国家作为记忆主体、涉及民族矛盾乃至种族屠杀的历史,真的有可能以宽恕作为结局?有关民族国家间战争与冲突的历史,人类能够幸运地避免遗留问题的诅咒,避开彼此复仇、周而复始的命运?这些思考和讨论,与其说是发表对现实问题的政治见解,不如

2、说是表达了人们关于文明和未来的愿景。这种愿景或许不能有效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却表明了人类在观念和意识上的某种进步。当人们在以是否应当有忏悔和宽恕来回顾历史问题时,就已经预设了某种带有救赎色彩的弥赛亚地平。这或许反映了人类在历经一种反人性的极端恶后,期待着人性的回归。但更重要的是,如德里达所言,忏悔、宽恕话题在国际和国内公共空间的激增,“可能宣告了记忆的紧急状况:即必须转向过去”。31这或许是导致近年中日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过去的症结并未经由战后的几番外交辞令得到消解,创伤记忆还像癌细胞一样埋藏在民间社会。正如日本学者高桥哲哉所说,过去并不像政客希望的那样容易操纵,而是会像《哈姆雷特》的幽灵,时

3、时暗中回访,骚扰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打上了过去的印记。作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同胞与后人,我们虽没有直接经历这场灾难,但其后果——不幸、恐惧、仇恨等,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不可见的遗产,转嫁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得不徘徊在记忆和遗忘两端。记忆让人痛苦,遗忘逃避责任,似乎唯有宽恕是良方,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谈论悲剧时所言,矛盾的和解只有两种忘记:下界的忘川——死亡,或上界的忘川——宽恕。但中日两国关于战后遗留问题的解决,距离宽恕还十分遥远,我们不得不在对过去的哀悼中,小心谨慎地承受创伤记忆的纠结,既避开复仇欲望非理性的冲动,也避开以廉价的宽恕来换取遗忘之舒适的诱惑。宽恕与自由宽恕在我们的世纪经

4、常被滥用、被抛售,有时是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人们以为他们能像上帝一样给出宽恕,更多时候则由于当权者出于利益权衡的考虑,以道歉和宽恕作为和解的辞令。而这些利益交换的策略也时常容易同人们忘却苦难、回避困难的惰性取得合谋。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致歉和请求宽恕固然美好,然而,亦如德里达所言,这些行为模糊了“宽恕”这个词的界限。因为宽恕的本意是发生在施害者和受害者个人之问的事情,首先应当作为非体制性行为存在。体制性行为虽体现了忏悔和宽恕精神对公共生活的影响,但也可能僭越了本应属于个人自由与责任的忏悔和宽恕的决定,以致让忏悔和宽恕失去其积极意义——个人良知的复活。,这一点对于反思二十世纪的

5、历史悲剧尤为重要。二十世纪的历史舞台所上演的重大罪行,往往都是以国家、民族、人类进步的宏大叙事为借口。事实上,这也是日本在上个世纪发动侵华战争的理由——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此,日本极右势力至今不肯认罪。以某种社会理想或外界环境为由推脱自己的罪责,这成为我们时代最常见的现象。现代政治之所以产生极权主义的恶,其秘密就在于此:人们为自己坏的意愿寻找好的理由,用意识形态取代个人良知,又以国家机器运作意识形态。由此,从最坏的行动只能得出“教训”,不能得出宽恕的需要。人们只需相信自己的善良意愿,而无需为行为的后果负责,这种做法使人们的行动陷入一种着魔般的疯狂系统中。在施害者那方,当罪行是以国家、团体名

6、义犯下的集体性的政治罪行,一种由国家首脑或团体领袖表达的对宽恕的请求,如《中日联合声明》、“村山谈话”是否足够?同样,在受害者那方,当不幸是由于属于某个集体(国家、民族、宗教团体)而遭受的,那么,由国家首脑或团体领袖代为给予宽恕,是否应当?这或许是思考今天中日双方关于“道歉了吗”之“误解”的关键。德里达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南非妇女有一天来到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做证,她的丈夫被凶暴的警察杀害了,她表示她本人不打算宽恕这件事情,而且认为委员会或国家政府都不能给出宽恕。这位妇女的态度提示:宽恕首先是施害者与受害者双方之间的事,与第三方无关。宽恕不同于调解或仲裁的权限与目的。宽恕虽同予以惩罚的权力有一定关

7、系,但却不是惩罚的反面。如阿伦特所言,二者的相同在于:“它们都试图结束一些没有干预,就会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的事情。”而不同在于:宽恕是一种“重新开始的、出乎意料的行动”,是“摆脱报复的自由”。宽恕最关键的意义就在于这种自由。在受害者那方,宽恕超越受他人侵害之后自然、自动的报复反应。在施害者那方,忏悔和请求宽恕意味着不再为自身行为寻找外在借口,承认行动的诱因是自己的恶,亲自向受害者表达对这恶的厌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