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31106
大小:190.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6期湖北科技学院学报Vo1.34,No.62014年6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Jun.2014文章编号:2095—4654(2014)06—0047—0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分析朱国庆(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在国内各界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旨在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安
2、徽地区经济的发展。关键词: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负面效应中图分类号:17014.35文献标识码:A《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国务院自重视其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2005年以来批准的l7个省(市)区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重要,切莫步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中,惟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安徽2.各示范区政府之间的不良竞争省首个“国字号”规划,安徽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营从国务院批复的城市(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造各种环境和条件来迎
3、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来巢湖、池州、宣城、滁州和六安的舒城县、金安区)来看,都是皖落户。靠近长江一带或是安徽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一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博弈论的知识,可以简单构造一个、负面效应探析国内各学者对此高度关注,但大多只是在分析积极效各示范区政府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准式,假设有A、B两示范应。因此,笔者在此不想再赘述其中的积极效应,而是旨在区政府承接同一类型的企业转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探析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况下,A、B示范区政府承接企业转入所付出的成本均为1.转移企业带来的环境风险2
4、O,同时承接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给两示范区政府从世界上三次大的产业转移发展规律来看,产业转移带来负面效应所产生的成本均为30,单个示范区政府承接大都由发达地区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这其中的所带来的收益均为200。如图1(左右数字分别表示A、B一个共性就是产业转出地均存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环境政府的收益):B容量等“瓶颈”因素的制约,转移出来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环承接不承接境风险极高,转移的结果很矛盾,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承接A承接.
5、50,.50I200,0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承接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巨不承接0,200l0,0大危害。鉴于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和安徽省地区的现图1状,皖江城市带所承接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可见,若A、B政府都承接同一类型的企业,则两政府现代农业等,其中包括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将面临最差的效益,即(A,B)=(一50,一50)。而两示范区产业。“长三角”地区由于自身产业转移升级的需要正在政府所面临的最优选择,即纳什均
6、衡为:(A,B)=(承接,不逐步的将所辖地区的一些夕阳产业转移出去。虽然安徽省承接)或(不承接,承接)=(200,0)或(O,200)。政府下达文件指出: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必须立足于可这其中的经济学依据主要表现为:各示范区城市为了持续发展,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拉动本地区的就业,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往往不考虑安徽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加强资源集约节省整体的综合经济效应,所引进的产业过杂,容易造成“重约利用,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严复建设”
7、的现象,从而不利于安徽省地区产业的整合以及有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力转入,大力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导致资源产出率的低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坚决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3.各区域政府之间的不合作(行政壁垒)牺牲环境的发展。但是,不排除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转出地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片面追求高GDP以达到政绩和升迁的目的,而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就引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这些发达省市而
8、言,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层次上因此,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高度的不平衡,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的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异依然很大,苏北相对于苏南而言显得较为落后,而且“皖·收稿日期:2014—01—23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第34卷江城市带”在人力资本、地价等方面的优势并不特别强于像省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从而导致自主创新意识的缺失。苏北这样的地区。因此,就这些发达省份自身的考虑而言,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负面效应的对策分析他们可能会在表面上迎合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针对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