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24577
大小:16.6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6
《宗祠文化调研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乡宗祠文化调研有感自初中开始常年在外求学,不仅对生我养我的家乡近年的变化总不甚清楚,甚至连生我养我的家乡原有的一些传统也没了解透彻。原本少不更事,并无觉得多么不妥。而今在古代已是将近弱冠之年,象征着一个男子已然长成,独立于天地间,却连自己家乡都不了解,羞愧之感不免上涌。故而决定从宗祠入手,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使自己更好的融于家乡。宗祠,在闽南话中又叫“祖厝”,意即祖屋。在农村地区,一般一个村有多个宗祠,每个角落一个。即使同姓,可能由于迁入地不一样,宗祠也无法同立。据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所述,我们这支黄氏,乃是迁自
2、安溪黄氏,安溪黄氏又是迁自于泉州。根据《温陵开元寺志》记载,大唐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泉州开元寺兴建之时,忽然从空中垂下一股紫色的云状物体笼罩在大殿上,紫云之大,把庭中所有的植物都剃光了。古人认为“有紫云盖地之瑞”,因此把这座大殿称为紫云大殿。后来开元寺的创建者黄守恭也将“紫云”定为本支黄氏的堂号,“紫云黄”由此诞生。后来黄守恭的三子黄纲入迁安溪,我们这一支又从安溪迁至此地。难怪第一次到泉州开元寺,看到门口的牌匾上大书“紫云”二字,有种莫名亲切感。感情是老祖宗的地盘呢!祠堂一般建成古建筑风格,有厅、堂、天井、大房、边房、前落、后
3、落、护厝之分,大门口离地面有一米左右的高度,铺以三级台阶,墙体雕以龙凤、麒麟等祥瑞之兽,檐下画以文臣武将,屋顶盖以琉璃瓦,屋脊两端上扬,以示庄严、尊贵。在封建时代,祠堂是个严肃的地方,外姓人、妇女和小孩是不允许擅自入内的。以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而现如今,祠堂作用确是寥寥,除了本地八年一次的酬神文化节,本村全部黄姓男丁要到祖祠聚集,举办各种活动外。祖祠似乎没了别的功能。祠堂几乎成了摆设。
4、听完老人讲的这些,心里不免有些感慨。以前看别人家门口的堂号,有刻紫云传芳,有刻江夏衍派的,心里不免犯嘀咕:都是姓黄的,怎么有的就紫云,有的就江夏了?了解到了这些以后,也就大概清楚了。因为很多人家压根就不知道紫云跟江夏有什么区别,更别提还会知道还有一个“虎丘黄”了。在很多人家看来,管他紫云江夏,随便刻一个挂门上就好了。由选堂号这件事,推而广之,我有了这样的猜想。现在的人们选择做一件事,并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或者是自己想坚持这么做。他们做这件事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周边的人都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这么做,旁边人可能就会各种闲言碎语,而在闲言
5、碎语中生活显然并不好受。他们不想成为特殊个例,为别人所评头论道。所以他们选择别人怎么做,他们就跟着做。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从众心理。然而,我不禁又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这种没有信念的习俗能延续多久?我的立场不是批评这种刻堂号的习俗。中国人讲究祭祀先祖,饮水思源。这一个固然是没错,刻个堂号挂门上纪念先祖这也很好。但我们必须清楚我们为什么刻这个堂号,挂这个堂号,挂的为什么是这个堂号,这个堂号有什么来历。只有真正了解了堂号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承他。就像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的,大都是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文化。另外一点的想法
6、是关于祠堂的闲置问题的。古代祠堂都能有那么多元的用处,为何到了现在就闲置下来了呢?我思考后的结果是不团结。祠堂本事宗族凝聚的纽带。但由于一代代的繁衍,宗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早已不为人所挂念。加上如今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会自己出去做生意,缺乏能够将整个宗族凝聚的人才。所谓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大家都忙着赚钱,谁还管宗族这些芝麻绿豆事。于是久而久之,宗祠就被人所淡忘。还有一点是关于自身的感悟。我本身是个不善言词的人,就是比较没话的,不会聊天的那种。平时恨不得老宅在家里,根本不怎么主动去和人聊天,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这次因为实践需要,
7、不得不去向这些老人讨教。本来是我去向他们讨教,话题该是由我来提,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一到这些老人家门口,就被各种问候,好不热情,然后拉进门,泡茶,各种拉话题,把他和我们家的所有渊源都重提一遍。我就适时应和一下,他们自己一个人能讲好久。过了好久,我才得到个间隙,趁机提出了我的一些问题。俗话说“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洞察即文章”诚哉斯言。老人们历经世事,掌握了自己的一套待人接物的学问。在他们面前,我真的就跟初学者一样,只能听的份。心里也暗想,以后不能老在宅在家里,多出来和人聊聊天,见见世面,长长见识。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
8、群体。再者,语言本来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区别,我们当然要善用这一功能。通过此次的社会调研实践,使我做了一些自己从未想过会做的事,涨了不少见识。我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生命的前段,我们都用来学历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