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doc

《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doc

ID:53703508

大小:6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6

《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doc_第1页
《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数的儿何意义》教学案例反思教学目标:理解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是一一对应的,能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教学重点: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教学难点: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列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8+3/',7—2—0/',7/,0,0—3z2.复数"(兀+4)+(),-3",当“取何值时为实数、虚数、纯虚数?3.(1)若(x+4)+(y-3)z=2-i,试求兀,y的值.(2)若(x+4)+(y-3)f>2,试求兀,y的取值范围.二、新课:复

2、数的几何意义:%1思考讨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因此,实轴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类比实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结论: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平而丄的点.%1复平面:以x轴为实轴,y轴为虚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平面叫复平面.结论: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③探究:在复平面内描出复数1+4/,7-2/8+3z6,z,-2-Oz,7z,0-3/,3分别对应的点.(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标注点时注意纵坐标是方而不是加)观察我们所描出的点,从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实数都落在实轴上,纯虚数落在虚轴上,除原点外,虚轴表示纯虚数.④思考: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当

3、屮,与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的东西还有哪些?结论:平而向量(复数的第二个几何意义)对应对应复数Z=a+bi《今复平面内的点(a,b),复数Z=a+bi《少平面向量西,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a,b)《今平面向量疋注意:人们常将复数z.=a+bi说成点Z或向fiOZ,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同一复数.⑤应用:例1、在复平面内画出2+3z,4-2i,-l+3/,4z,-3-0z所对应的向量.例2、若复数Z=强-3加-4)+(/-5m-6)i表示的点在虚轴上,求实数a的取值.变式:若z表示的点在复平面的左(右)半平面,试求实数。的取值.2.复数的绝对值(模)的几何意义:①概念:对应向

4、量西的模,即复数z=a^bi在复平面丄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代数形式:若Z=a+bi,则例如,z=3+4z,则

5、z

6、=5②思考:(1)满足

7、z

8、=5(ze/?)的z值有几个?(2)满足忖=5(zwC)的z值有几个?这些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而上构成怎样的图形?三、小结与作业:小结: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及平面向量一一对应,复数的几何意义.作业:①必做题:课本106页A组5、6题.②选做题:课本106页B组1、2、3题教学反思:1.《复数的几何意义》是人教版选修2-2的3.1.2节内容,在教学屮主要类比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把复数在直角坐标屮表示出来,不仅使

9、抽象的复数有了直观形象的表示,也使数和形得到了有机的结合,采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了预期效果.2.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1第一部分是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吋也是用作新课准备的,题戸不宜过多过难,考虑到B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第3题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时间解决,有点喧宾夺主,因此删掉.%1复数的几何意义是通过一个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学生根据类比实数的几何意义,只要注意到复数的实质是一有序实数对,再运用学习代数、解析几何的经验,回答出“复数的儿何意义

10、是平面丄的点”应该不难,但有点笼统,在实际教学屮,我把问题细化为以下儿个:“实数可以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类比实数,复数能与什么一一对应呢?实数可以用数轴丄的点表示,那么复数呢?”再提问:“复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1在引入复平面这一概念时,规定了y轴叫做虚轴,但在说明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时,需要指出“除原点外”,在这里只要告诉学生是“规定”即可,不需要去强调复平而与一般坐标平而的区别,以免浪费时间,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棱两可.%1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要求,复数的模的儿何意义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模的几何意义,可以把许多问题求解的很精彩,而新课标删减了这部分

11、内容,且要求不宜作补充和延伸。本人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吋,发现教材对模的儿何意义只是点到为止,要求学生了解即可,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边空部分,但是课本的B组习题对这部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且2008年广东高考(理)第1题就考到了这一概念,因此本节课对教学内容稍作了点补充,让学生适当了解复数的模的概念,没有作过深的拓展•至于到底如何处理,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屮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