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

ID:53684019

大小:21.3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5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_第1页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_第2页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_第3页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_第4页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2017-08-26 战略前沿技术本文转自全球技术地图(ID:drc_iite),来源::创新生态学,作者: 熊鸿儒中国制造业的追赶与创新过程最具代表性,大致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到集成、创新的升级过程,是我国产业部门“从追赶到引领”演化进程的生动写照。当前,中国的产业创新面临着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的机会空间逐渐缩小、政策协同性不够、本土制造业在技术路线、市场定位等方面形成的低端“路径依赖”等问题,成为产业创新的巨大瓶颈。中国产业部门的创新走过了一条“从追赶到引领”的道路。始于1978

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创了中国近40年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实现了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逐步齐全、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的跨越。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已经具备较高的增加值获取能力,制造业出口中不仅隐含大量的国内增加值,同时出口中隐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主要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上升至第28位,在金砖国家中遥遥领先,并正在成为更具创新性的经济体。

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创新综合能力在世界141个国家中位居第25位,居中高收入国家首位,超过了一些高收入国家。1.如何理解中国的产业创新体系中国产业创新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双重追赶”实现创新升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获取生产制造能力,并整合利用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实现产业进入。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科技资源与产业部门的脱节严重,产业部门早期主要目标就是技术获取和技术学习,满足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二是为了做大做强一些关键产业,构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4、,并逐步在若干产业中取得本土乃至全球竞争优势。我国很多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加工制造到研发设计、品牌国际化的成长过程。三是为了积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跨越的产业升级,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引进生产能力、模仿制造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多数制造业企业已形成了自主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并利用成本创新、集成创新等方式逐步提升了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制造业的追赶与创新过程最具代表性,大致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到集成、创新的升级过程,是我国产业部门“从追赶到引领”演化进程的生动写照。

5、其背后的发展范式可以用“技术与市场(双重)追赶”导向的产业创新范式来加以刻画。借鉴“国家创新系统”(Freeman,1987;Nelson,1993;Lundvall,1992)和“产业创新系统”(Malerba,2002,2006)的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我们将这种创新范式提炼为“追赶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在中国的产业创新进程中,多个主体及其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网络,以及所依赖的制度与政策要素构成了整个系统,不同要素在特定时期发挥了相应作用。系统中的关键行为者政府部门: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

6、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为代表的各类政府机构是影响我国产业追赶与创新的关键部门。这些部门在接受中央最高决策层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分别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计划,制定和落实各项产业政策,引进技术、外资及促进融入全球市场和全球产业链,配套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人才,营造不断改善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些部门的顶层设计及监管效率是决定产业创新体系演化的关键力量。企业部门:我国多数产业中的企业类型十分丰富,无论是所有制形式还是企业规模。不过,对多数本土企业而言,由于

7、技术积累、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大都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历程:从最初的全套引进,然后学习,逐步掌握制造工艺和一些关键零部件技术,然后模仿和改造,最后再通过集成的方式进行创新,并利用对本土市场多层次需求的理解和满足,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加以巩固。从成熟技术(产业)起步,通过长期技术学习到积累技术能力是相对普遍且有效的方式。研发部门:由于早期科技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严重脱节(即技术与经济的“两张皮”问题),产业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赖自身的研发部门投入创新,但规模都十

8、分有限。早期的产业研发机构多依靠国家直接支持、依托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而设立的一些研发组织(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并有赖于一些专门的产业优惠政策。但中小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直接获得政府公共研发支持的难度也较大。不过,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加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传统科研部门(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始参与到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