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纟R48例,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RSS钉棒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麻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临床可以应用。[关键词]腰椎滑脱;后路;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中图分
2、类号]27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5-55-02腰椎滑脱是临床的常见病,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其治疗的关键是确保滑脱椎体间的融合[2]。木文关注腰椎麻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1材料和方法1.1―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96例。其中男46例,女50例。病程3〜13年,平均6.5年。按Newman分型,I度滑脱58例,II度滑脱35例,III度滑脱3例。滑脱节段L4-56
3、5例,L5〜S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分型及滑脱节段等基础因素的比较中,羌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以滑脱椎节为屮心,做后正屮切口,上下各两个椎节,剥离两侧舐棘肌,显露椎板、小关节及两侧横突,切开取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用刮匙刮除椎体间的髓核组织,打入定位针,C型臂X线协助定位,无误后拧入SF或GSS椎弓钉,然后安装撑开棒,适当撑开复位,椎间植入碎骨块,并用预留的一块大小适当骨块
4、封闭该窗口,将撑开的螺丝帽后退1〜2周,使椎体间稍加压,防止骨碎块脱出,检杳神经根、硬膜囊无受压后闭合伤口[3]。对照组应用RSS钉棒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3效果评价标准优:椎体融合良好,无腰痛和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恢复原工作。良:椎体融合良好,腰或腿疼痛轻微,无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轻微受限,能从事原T作。可:椎体融合良好,有轻微腰痛或轻度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坚持一般轻工作。并:椎体未融合,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任何工作[4]。1.4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5、应用SPSS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较两纟R患者进行8〜60个月随访,观察纟H.3例失访,对照纟R2例失访。观察纟R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io2.2观察组与对照组融合率的比较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3讨论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屮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疾患,主要由于椎体滑脱而引起椎间孔狭窄、椎间不稳泄,黄韧带及关节囊肥厚,神经根及脊髓受压,临床表现为腰背伴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5]。理想的治疗是解除神经根压迫、滑脱椎体复位
6、和恢复脊柱的稳定结构[6]。良好的椎体骨融合是保持脊柱长期稳定的关键,也是保证手术远期疗效的基础。椎间植骨融合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是临床治疗的两种方法。但是椎间植骨融合因其能够恢复椎间高度、腰椎生理前凸及腰椎生物力学特性,提供椎间纵向支撑,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木组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椎间植骨融合与黄突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且融合率高,提示临床对腰椎滑脱患者应首选后路椎弓根钉椎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锥弓根钉系统应用时既可以使滑脱锥体复位又能提供节段稳定性,可大大提高融合率。椎体间植骨融合具
7、冇明显的优点:①椎体间植骨稳定性最大,且椎体间接触面积大,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因而有利于神经根减压;②因重力产生的纵向压应力可以促进植骨后椎体间发生骨性融合[4]。但是在临床屮我们也观察到椎间植骨融合对手术者的要求较高,口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多,组织破坏相对多,因此临床应根据适应证适时选择。综上所述,腰椎示路锥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优良率高,临床可以积极应用。[参考文献][1]马东弟.不同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14):1771-1
8、772.[2]潘良春,黄彰,江华.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3):278-279.[3]李志光,吕鼎福,朱汝新.椎弓根钉同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15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9,31(1):142-143.[4]马丽杰.腰椎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J]•屮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86-87.[5]汪志举,马迅•腰椎滑脱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