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X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罗长远张军摘要:从产业角度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和不同产业劳动收入占比以正相关性同时变化,均加剧了劳动收入占比的波动。基于产业数据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进行分解,可以发现:相对于1993年,1996年劳动收入占比上升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劳动收入占比提高造成的;相对于1996年,2003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主要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有关;2004年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一年劳动收入占比剧烈下降主要源于统计口径变化,造成第二、三产业劳动收入占比大幅减少。劳动收入占比在地区之
2、间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差异在逐渐缩小,这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也密切相关。关键词:劳动收入占比结构转型产业间效应产业内效应作者罗长远,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上海200433);张军,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一、引言当前,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了讨论的热点,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制约消费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长时间以来,对于中国收入分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人际(personal)、地区和城乡三个维度,①要
3、素间收入分配基本被忽略了。②根据Daudey和Garcia2Penalosa的研究,要素间(factor)收入差距提高会显著恶化人际收入分配格局。③这意味着,在过去十多年间,中国人际收入差距拉大可能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有关。的确,通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所提供的数据,X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革以来中国职工工资形成机制研究”(项目号:7087302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项目号:09ZS11)、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06JC790012)、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B101)的慷
4、慨资助,其初稿曾在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188期上报告过,会议参与者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匿名审稿人给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①有关人际、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参见万广华:《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方法与证据》,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②陆铭等:《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③E.DaudeyandC.Garcia2Penalosa,“ThePersonalandtheFactorDistributi
5、onsofIncomeinaCross2SectionofCountries,"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vol.43,no.5,2007,pp.8122829.·65·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我们发现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即劳动收入占比,下同)已从1995年5114%的峰值下降至2003年的4612%,并在2004年加速下降至4116%(见图1)。这一现象是令人意外的。一方面,与世界大多数国家55%—65%的劳动收入占比相比,中国的这一比重太低。①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在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断走
6、低,与比较优势理论存在冲突。作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通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应该改善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而不是相反。对于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新近的一些文献给出了解释。白重恩等从微观角度间接地考察了劳动收入占比,他们运用企业面板数据发现资本收入份额提高主要是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垄断力量变化的结果。②李稻葵等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跨国面板数据发现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中国还处在这一曲线的下行区间上。③罗长远、张军在控制民营化和经济发展阶段两个因素的同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研
7、究,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还与地区之间的FDI竞争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存在联系。④图11993年以来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注:根据地区劳动收入占比的加权平均求得全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权重是各省GDP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对于这些解释,我们可以沿着两个线索作进一步的思考。首先,要素收入分配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说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工业化过程中,当劳动收入占比最高的第一
8、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时候,可能引起整个经济劳动收入占比的走低。其次,民营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等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和资本在收入分配上的“话语权”而作用于它们最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