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

ID:53479329

大小:7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4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_第1页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_第2页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_第3页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_第4页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斯特劳森对殊相—共相的理论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斯特劳森对殊相一共相的理论意义摘要:对于传统分析哲学对主谓结构的逻辑(逻辑学论文)分析方式,斯特劳森认为是粗劣和不充分的。因为从语法、逻辑的角度并不能说明主词、谓词度其关系,对语言和逻辑的说明只能诉诸于更基础性的东西。这便是他所谓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任务揭示语言的形而上学基础,即概念图式。通过对日常语言中主谓词区分的特征层层深入地分析,斯特劳森引入与主谓区分相关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殊相和共相来揭示概念图式的面貌,说明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因而殊相和共相在其论述“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斯特劳森;主词;谓词;殊相一

2、共相;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11)06—0004—04在早期分析哲学家看来,主谓词区分与殊相和共相之间的区分存在着天然的对应关系。他们倾向于运用逻辑的手段分析语言结构中主谓语词之间的差异,其研究旨趣在于:追问在严密的数理逻辑中我们可以承诺什么样的指称对象。而斯特劳森认为,仅从语言内部分析这些形式差异是不充分的,要说明主词就不会难以理解了。实际上,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状况。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斯特劳森认为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说者和听者对这种特殊共相的理解并不存在根本的困难。斯特

3、劳森认为: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种共相,它聚合其他共相的方式类似于聚合那些作为共相事例或由共相描绘的殊相的方式。但我们无法思考以完全类似方式的或者聚合了共相或者聚合了其他殊相的殊相。':否定了这种连接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当我们说“苏格拉底在微笑”时,意在说明“苏格拉底”殊相与“在微笑”这个特征性共相的连接。而这个句子中的“在微笑”,实指苏格拉底的''微笑”这具体的殊相。这样:'苏格拉底”这个殊相就与具体的微笑这一殊相连接起来。这样,在殊相与殊相的连接中,作谓词的殊相便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可独立存在的特征性共相,二是依赖于前者的具体殊相。前者可

4、谓述任意一个主词词项,但后者对主词的谓述却只能依赖于前者的含义,也就是说,只有当它归属于作主词的殊相时,作谓词的殊相的具体含义才能得到确定。因此,斯特劳森把殊相与殊相的连接称之为“归属性连接:其蕴含的意思是:殊相可作主词,但独立的殊相却不能做谓词之用。对于斯特劳森的这一结论,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指称理论来加以解释。传统理论认为只有殊相可用来指称对象,充当逻辑主词。罗素指出语词的意义在于对实在的指称。对于没有指称对象的名称或表达虚构对象的语词可以运用墓状词理论加以改造,使其隐含的指称意义得到消解,也就消解了“非存在存在”的问题。但这种理论主张显

5、然忽视了语词的指称性功能。斯特劳森批判罗素把语词的许多指称性用法归结为归属性用法。他认为语词本身的意义在于语义内涵,而语词的指称则只有在其使用中才能得到确定。这样,具有指称作用的语词范畴,梧比罗素而言得到极大的扩展。斯特劳森把使用某种语词指称对象的方式称为“唯一指称用法"(uniquelyreferringuse),而具有此种功能的语词分为以下四类:单称指示代词、专有名词、单称人称代词和非人称代词以及限定性墓状词J。这样,不仅表殊相的语词可作主词,而且如摹状词这般共相也可作主词,指称对象。由此可见,殊相和共相虽然都可作主词,但在作谓词的标准

6、上却体现着不对称性:根据主谓区分的范畴标准,能够作谓词的只能是共相或包含共相的复合物,而绝不是独立的殊相;根据语法形式标准,谓词不仅同主阅一样都要引入词项,而且还要以带有断定性符号系统的表达式引入III:三、殊相与共相的区分标准:有无经验事实和完全性在了解了殊相一共相与主词一谓词之间的非对称性表现之后,其背后的形而上学根源还需做进一步的探求。斯特劳森通过对殊相与共相区分的深入考察论述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特征,并以此说明主谓区分的形而上学根源。首先,斯特劳森阐述了引入殊相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说者引入殊相时既可以使用专名,也可以使用墓状词。如果使

7、用墓状词,那就应有一个殊相与说者所使用的摹状词相符合。如果使用专名,那说者应该能用一个摹状词去表述它。但由于与一个摹状词相符合的事物可以有很多,一个名称也可能拥有一系列的墓状词。如何在这众多对象中识别出说者所指称的殊相,这便成为说者引入殊相和听者识别该殊相的关键。对此,斯特劳森认为我们应该在引人某一殊相表达式之前就充分清楚它的含义和指称对象,即知道它为真的经验事实。因为只有说者和听者都清楚这些关于殊相的经验事实时,他们才能使用和理解这些引入殊相的表达式。因此,在命题中引入殊相表达式必定隐含着某些或某个为真的经验命题。其次,斯特劳森阐述了引入

8、共相的必要条件。他以形容词如“聪明的”为例,阐述说者要引入这个作为共相的形容词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于“聪明的”这一词项,人们最初可能通过一系列关于这个阅项的具体事例而理解它的含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